我是一名班主任,今天更新家长信息表册的时候,有个女孩子的爸妈分别发信息告诉我,他们离婚了,孩子跟妈妈。
这是我们班第七对离婚的家长,第七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班里还有两个孩子是重组家庭。
前一段时间,民政局发布了一则最新的数据,1.7亿的90后,仅结婚了10000万对左右,也就是说只有两千多万的90后走入了婚姻殿堂;而在这一千万对90后中,离婚率接近35%。
很“荣幸”,我们班九对父母就补充进这“35%”中了。
当我在特殊档案里写上这个女孩子的姓名时,我心里大概知道这对夫妻是会闹到离婚的地步的,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去年下半年的一个周日,因为我们是全寄宿制学校,孩子们周日下午就来到教室了。
别的孩子来到教室,基本上是保持安静写作业,或者喝水上厕所,只有这个女孩子,从来的时候就趴在桌子上谁也不搭理。
我本以为她是坐车坐的太久不舒服,扶了她的脑袋一把,结果就看见她满脸通红,眼眶里全是血丝,一直在哭,身体都在哆嗦。
疫情当前,我以为孩子发烧了,拿了额温枪去量体温,什么事都没有。下意识我就觉得应该是假期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废了半天去跟她套话。
最后这个女孩子边哭边说,“老师,我看见爸爸给别的阿姨送花。”
我愣了一下,想劝孩子别多想,可是现在9岁的孩子其实什么都懂,她说,“我之前去健身房就看见爸爸抱过那个阿姨一次,我告诉妈妈了,妈妈和爸爸就在健身房里打架,那个阿姨是爸爸在健身房的朋友,可是爸爸从来没有给妈妈送花,爸爸给别人送花也不给妈妈送花!”
她越说哭的就越狠,说实话,这种当场看见自己爸爸出轨的孩子,我也不知道怎么安慰,语言太浅薄,我怕我说谎这一切只是误会,她连我都不会再信任。
所以我只是抱抱她,说爸爸妈妈心里肯定也很难过,安慰她等老师去了解一下事情的经过。
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原本很平静,我一提到孩子说的话她就开始哭,等一说完,妈妈的情绪已经崩溃了,什么也不说,除了道歉就是道歉。
给爸爸打电话,爸爸说是他们大人的问题,他们会自己解决好,让老师帮忙照顾好孩子,除了道歉也还是道歉。
可是,老师又需要什么道歉呢?
晚上在学校不肯吃饭的是孩子,不肯睡觉的是孩子,不肯好好写作业、动不动就在上课中途大哭的也是孩子。
需要道歉和安慰的是孩子。
有一句话很多人听过,“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愈”,我想,这个女孩子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要依靠她自己去重塑安全感和幸福感,周围人其实真的帮不了多少。
二
难道说,现在的家长为了孩子,就不能离婚吗?父母双方过得那么痛苦,也不能离婚吗?
不是的。
只要你妥善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孩子就能理解,他甚至能比别的同龄人更能理解婚姻关系的真谛,就算是离婚也能慢慢接受。
我们班单亲家庭的另一个男孩子,一年级的时候,爸妈就离婚了,我刚拿到他的档案的时候,从早到晚的担心他会有什么过激的行为。
事实上是,他是全班最快适应寄宿生活的孩子,而且,独立能力和表达能力最强。
我跟父母具体了解过,他们刚离婚的时候就和孩子说清楚了,爸爸妈妈将不再生活在一起,但他们会永远爱他。
父母的爱不是停留在语言上而是表现在行为上。
周六日,孩子会被安排轮流到爸妈那里住,无论再忙他们都会在孩子放假期间协调出三个小时陪他去公园里或者哪里逛一逛,全程必须两个人一左一右牵着孩子的手,不看手机,不谈工作,只聊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碰到长假就叫老人帮忙带带。
关键是,他们已经坚持了四年,孩子爸妈都有了新的家庭,以后就算又有了孩子,也会坚持去陪伴。
爸爸说的一句话我印象深刻,“我们把他送到寄宿制学校已经很对不起他了,只能想办法在他放假时候多陪一陪。我们的错,不能让孩子买单。”
这个男孩子曾经还在班里说过,“我爸妈离婚了又没关系,他们不爱对方,可他们都很爱我啊。”
在教师这个行业待久了,各式各样的孩子都见过,有些孩子确实捣蛋的像“恶魔”,有些孩子也确实聪明懂事的像“天使”,影响他们成长的最大因素就是父母关系是否和谐。
说到底,这群孩子出生的那一刻都是单纯可爱的,都是一张纯洁无瑕的白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