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送圈”又“瘦身”了,为教育公平点赞!

    教育部日前下发 《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对高校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等特殊类型招生政策进行规范和调整。其中,高校保送生招生政策规定,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很明显,“保送圈”又“瘦身”了。

   根据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规定,对2017年秋季及以后进入高中阶段一年级的学生,将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资格条件,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有关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生限额将逐步减少。

   可以看到,近两年来五花八门的“加分”“保送”政策正“瘦身收紧”。2014年,具备保送资格的学生由以往的8类缩减至5类。其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奥赛生”,根据规定,2014年起,除进入国际奥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外,其余奥赛获奖者都不再具有保送资格。

“保送生”制度的初衷,本是为优秀学生提供免试入读重点大学的机会。相比其他类别的保送,有明确的指向和成绩,省级优秀学生的标准更不明确,一般由学生自荐和老师推荐,然后校方通过审查材料确定一个候选人范围,再对他们进行评价,然后作全校公示。有的看重学生的综合成绩,有的看重学生的学科成绩,有的看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的看重学生的组织才能或社团活动,而保送生的决策过程又常由教师或学校领导决定,学生们很少参与,公示过程不免沦为走过场。如此种种,使得保送生制度在很多地方沦为“暗箱操作”,自然导致一些家庭背景特殊但并不优秀的学生成为保送生。

事实上,省级优秀学生虽然具有保送生的资格,但按照很多高校的招生政策,已经不再招收此类保送生,在无法获得高考加分的情况下,只能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占有一定的优势。所以,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的规定出台也并不意外。

       不经高考直接被“保送”可以减少高三学子极大的思想压力,但同时也给中学阶段学习带来不良倾向性引导,比如遍及各地的“奥数热”,为了加分保送而进行的各种才艺培训,培养了为拿奖而学习的“机器”,也伤害了部分没有能力接受这些训练“裸考”弱势学生的公平。不过,值得欣喜的是,随着高考改革的步伐,推动“教育公平”的实施,也期待教育公平持续推进走得更远。

文章转载网易[ 责任编辑:郑娟_NQ0738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招生程序【此处不妥。正常的应该是先组织统一笔试,然后在审定资质、面试,这样更普遍公平,对于拓宽高考之外的选拔门径效...
    墨染集阅读 230评论 0 0
  • 本人男,91年程序猿一名,刚毕业还处于奋斗阶段。不知道为什么,最近突然间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跟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突...
    齐滇大圣阅读 558评论 19 7
  • 因为前天写作团新人伟诚的《当我报名加入天黑写作团时,我在想什么》的文章,触动了我写作的神经。其实那颗想写作的心一直...
    海红米花妈阅读 450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