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天的践行路程走了一半了,感觉有些身心疲惫,落地课推荐的工具基本停滞,我的易效能系统运转不畅,保证项目持续进行的还是自己以前的擅用工具。用3P法调试完心理后,再出发明显动力不足。
是哪里出了问题呢?让自己对易效能的部分无法做到知行合一?
小组会上带班丁宁教练告诉大家,这是第一次践行者此阶段经常遇到的状态,还要坚持做好每天践行,同时要加强精力管理。
首先明确了自己现在的方向是对的,保证参加班级里各项活动及自己项目的持续完成,主动舍弃掉和本次项目达成无关的事物。
这样做的同时,我反复读王阳明传习录里面知行合一理论,明白了知行本一体,做不到实为不知,单纯靠改变“行”事倍功半,从“知”入手,“行”自然修正。
遂重读《善用时间》之序言,从中感知叶武滨老师的理念和思想,修正自己未知部分。
收集到A-F条叶老师的理念[见下面思维导图],针对自己当下状态,从中找到几个关键点:
一、叶老师认为的时间管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提高做事效率,而是要帮我们解决整个人生的效能问题,是生命效能。
二、管理自己的是一套系统:易效能系统。不是某几个工具或某几个理念。这个系统的熟练使用,不仅需要时日,更需要和当下的自己磨合。
三、高效能慢生活,这是10年来叶老师践行的实际成果,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此,他坚信这是一条可行之路,重点在于内化于每日生活,成为终身习惯。
但习惯的形成及内化是较复杂的过程,非朝夕可就。践行中出现的与习惯相关的问题,有些已经超出了易效能的范围,属于心理学范畴,自己身体力行的同时,积极进行这方面的探索。
四、易效能系统由“道、术、器、用”四个部分组成。简单理解:
1、道——方向:以终为始。践行一定要围绕目标及目标背后的意义来完成。
2、术——行动:要事第一。每日吃最丑陋的青蛙,主要精力用在“刀刃”上。
3、器——工具和方法:移动网络,电子产品,番茄工作法,吃青蛙等等,这个是我当前的薄弱项。
但我有自己擅长的工具暂时替用也不错,比如思维导图,随手绘本晨间日记,写简书反思文章等等,这些目前可以保证项目的持续前行,不会因为工具的问题掉队。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尽快让工具升级换代。
4、用——把“道、术、器”构成的理论系统运用到自己的时间管理上,做到“知行合一”,即为“用”。这四个部分构成了易效能的实践系统。大道至简,以道御术,以术选器,以器致用。方向决定方法,方向大于方法。
反观自己,整个系统的运转有些不畅,规模也达不到整个人生效能,局部系统运转良好,比如每周周检视,每周写反思文章。保持发扬,争取扩大到整个人生效能系统。
五、部落学习:互相教,玩索而有得。这个理念非常重要,走了一半多路程,发现很多学友还不知道部落学习的“玩法”,惯性思维地靠教练、靠班组长、靠骨干带动践行,也较少主动服务于他人。
自觉这个理念运用得很好,也让自己的隐性知识显现,分享给大家,服务于更多人。主动赢得了很多机会,也结识了很多践行伙伴。或许可以再主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