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参加的母亲大学《好父母成就孩子一生》的课程中,创始人郝大鹏老师最后讲到了功成弗居这四个字,是道德经里面的精髓,他提到,孩子的成为或说部分成功都是他(她)本来的样子,并不是你的功劳。
当时两天两晚的课程,虽说中间的环节大多是体验环节,虽说老师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尽可能用身体当然包括大脑参与课程,而非纸笔,我还是在除了体验时,但凡他讲解时都拿着我的纸笔,因为我唯恐漏掉任何一句关键词,漏掉一个让自己成长的机会。
他讲到功成弗居四个字那段时,我震惊了,陷入了深深的体悟当中。
孩子的成为或成功,本应是他(她)原有的,你只是激发了而已,而不是你创造的,不是你的功劳。
功成弗居or功成自居?
功劳是你的or功劳不是你的?
当时我就告诉自己,记住这句话,回去好好再读读道德经,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并且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带娃过程中,人生修行中。
《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功成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说到道德经里这经典的一章,我想到了大女儿的一次让我也觉得惊讶的场景。
有次,她拿着绘本小猫当当和绘本小熊宝宝的各七八本,分别每两本放在一起,一本小熊宝宝上面放着一本小猫当当,关键的比如小熊的一本《洗澡》,就放着小猫的一本《我最喜欢洗澡了》,一本小熊的《尿尿》,小猫的《哎呀,尿床了》,等等,没有一样的,她就排相似或者压根相反的,我看到她摆了一床,每两本一起,然后分别说着,这是合作,这是类比,这是不同,这是共赢,当时还不满四周岁的她,煞有介事的给我一点点介绍,我当时就震惊住了,我像听错了一般,无比的惊讶,我看见她那个样子,内心无比的崇拜。
我能说这是我教出来的吗?
答案肯定是不能,因为我从来没有告诉过她何为合作?何为类比?何为不同?何为共赢?
我能说是我的功劳吗?
答案显然是不能,因为我虽给她读了无数遍的小猫当当和小熊宝宝,我自己都不知道还有这么多的学问在里面。
可是即便如此,我在育儿带娃的前两三年,我还是功成自居过,我会向他人炫耀我带的女儿如何如何的好,开朗,活泼,大胆,自信,勇敢,快乐。我也自豪过,为此骄傲过,洋洋得意过,听到别人的赞美,心里美滋滋过,我甚至一度以为,孩子的获得,孩子的优秀,孩子的一切是因为我的陪伴,我的培养,我的付出才会有的。
直到一次次的我发现其实这本是孩子的天性。
孩子天性活泼开朗快乐,不是吗?谁家的孩子不爱玩,谁家的孩子尽情的玩耍时不快乐,谁家的孩子快乐时不开朗活泼,谁家的孩子快乐时不自信勇敢?
我相信,没有一个,但凡遵从孩子天性成长的,孩子都会是这样的人,因为他(她)本身就是。
所谓三翻六坐八爬一岁后走,如果没有我们,孩子就不会做这些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给予基本的生活照顾,心理的满足,他(她)自然而然就会在那个阶段翻坐爬走,逐渐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人,因为他(她)本身就是!
相反,如果我们的过多干涉,比如抱得多,不让下来爬,他(她)就还真的有可能不会走,甚至一点都不会爬。
在带女儿的过程中,我学习了高级育婴师的课程,明白了这个规律,也明白了各项发展的作用,就单单一个爬字,就会从协调能力,骨骼发育,颈部力量,视觉,等等几方面提高。
有些上过早教的家长知道,如果调查时发现已经会走的孩子曾经没有爬过,那么停下走之后的练习,重新学习爬,因为那是应有的,我们没有让孩子释放出来。
再比如蒙特梭利提出的各项敏感期,比如先自我再分享,规则意识,婚姻敏感期,阅读绘画敏感期等等,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不遵从这些,我们就无法更好的引导孩子发展他(她)的天性,激发出他(她)小小身体的无限能量。
我的女儿现在四岁,她听绘本和故事的痴迷,简直到了无可或缺的地步,每晚的雷打不动,日日必备。她现在可以拿着一个任意的道具来自编自唱自演着她所想象出来的歌曲和舞蹈。我每每听见她或流畅或重复或新奇或深意的句子时,我都感慨孩子的能力,远远超过大人的想象。事实证明,她已是我很多方面的老师,比如搞笑,比如舞蹈,比如故事。
所以说我们只需了解并加以启发,而并不是把他(她)的所为所有归功于自己,还是那句话,因为那本身就是他(她)应该成为的。
想到我最近这几天看的一套书籍,《明朝那些事》里面的,王阳明王圣人,他的为人,他的智慧,他的谦卑,他的功成弗居,让我钦佩不已,他在用自己的智慧平叛了造反之臣后,没有一丝一毫要去皇帝面前邀功领赏的意思,他在游历四方与学生讲心学传经授道时,没有一点为人师严厉气焰的架子,他有的一直都是心系黎民百姓,天下苍生,格物致知,谦恭守己,精诚授业,功成弗居,知行合一。
他是一名圣贤,和孔孟老庄圣人一样的圣贤。
带娃路上,人生修行路上,我也立志做那样的人。知行合一,功成弗居。且行且修,且珍且惜,且感且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