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不用早起赶车,我可以放心睡到自然醒。这种心里踏实的感觉就是舒松,太好了。
杨先生睡不住,周末跑步锻炼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俩人吃完饭快九点了。他歇着,我出门买菜。
天一下子热了,从气象意义上已经彻底入夏了。
天一热,金丝桃就开了。黄黄的花瓣中间吐着金丝丝,这名字,也是名副其实的贴切。
其他的花过季了,该轮到树树们上场了。路边的无患子也已经抽出了花穗,用不上两天,树上也会被点缀上一树星黄。
女贞们也出场了,无论是灌木的绿化带,还是乔木的大树,未开的如珍珠穗,已开的如瀑布,都白得亮眼。
只是,它的气味不太令人愉悦。
绿化带里斜斜的伸出一只“手”,像是跟来往的行人打招呼。细看,这是一株合欢,长在众多大树中间,直着身子,自然没有它安身立命的空间。可植物多聪明呀,换个方向,照样生存。
人也一样,此路不通,咱就换个方向,说不定也能到“罗马”呢。
当高南门外围也种了蔷薇。被树遮挡的,连枝蔓都稀稀拉拉的,更别说花了,更是瘦不拉几的不耐看。“光天化日”下的,就开得非常灿烂。
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话一点不假。
海棠花已经结果了,不能吃,但好看。尤其是秋天,一串串红果果挂枝头,也是美美的。
槭树花已蜕变成种子的模样,是带着羽翼的种子。
广玉兰也叫荷花玉兰。看,这生在树上的荷花冰清玉洁的,多美。
桃子结得跟蒜辫子似的,看着就喜人。
看见了鹅掌楸,蓝天下的它好美。
一只猫睡着,那睡姿,慵懒,销魂。面对身边来来往往的人,它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纹丝不动,好像这个世界跟它毫无瓜葛。
周末,必须吃一顿饺子,仿佛这才叫周末,才叫生活。韭菜鸡蛋的,薄皮大馅儿,自己包的吃着就是满足。
五点多出门散步,天还很热,没走几步就全身是汗。
我和杨先生顺着水岸交融去了报本禅寺。
报本禅寺,又名“报本塔院”,位于浙江省平湖市城关镇东南鹦鹉州上,因洲上有“报本塔”而得名;占地49亩,四面环水,湖中泓波澄碧,洲上树木葱郁,塔影映带,风光如画,置身其间,如临蓬莱仙境。
《平湖县寺》载,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邑人陆公应众提议为点缀湖山秀境,选鹦鹉之芳洲,开袈裟之净域 ,历经四载而成。塔名取“报本”,意为:盖天地者,万物之本也;大群者,万民之本也;父母者,身之本也;师者,阐教作人之本也;统宇宙所有,莫不有本,容无以报者乎!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报本塔因地基不固倾圮。至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筑而成。新筑之塔改原来七层为五层,塔高仍为19丈。四周华檐绕之,上下角皆悬铜铃,风吹铃动声闻数里。
现存古塔,高49.14米。平面八色形,五层,底层直径8.8米,每间外壁以菱角牙装饰,塔内有螺旋形石级,可拾级而上。
塔立而寺成,报本禅寺作为佛教胜地,自明朝嘉靖以来,代有名僧住持,香火鼎盛。明万历七年(1570年),王阳明弟子王畿曾到此讲学,把阳明“良知”学说融入禅学,县内儒生集于塔院听讲,极一时之盛。此后文人雅士,呤咏其间,每多流连忘返。1935年平湖籍知名高僧弘一大师在厦门万寿寺演讲其自编的《阿弥陀佛经》时,以自己新闻的实事,提及平湖报本禅寺文物灵迹。
来平湖这么多年,只听同事说报本寺香火旺盛,他们很多人大年初一一早都要去寺里烧香。佛门净地,这里以前是不对外开放的,所以我们从前也只是从远处遥望过报本塔的影子,从未走近过。“五一”之前,经过修整开发作为景区对外开放了,所以,我们又有了一处饭后溜达的好去处。
“平和报本,勇猛精进”,自2013年12月31日正式被确定为新时期平湖城市精神表述语。近年来,无论是经济还是市容市貌,小平湖一直在拾级而上,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美了。
我爱小平湖。生活在小平湖的我们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