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珠说红楼(十三):晴雯,为什么令读者念念不忘
文/第一滴露珠
前些日子,有位文友说是喜欢晴雯,让我写一写晴雯,我却迟迟未动笔。为何?因为在《红楼梦》的丫鬟中,晴雯是最耀眼的那一位,已经有好多人写过她了,我怕我写不出什么新意来,所以一直未动笔。但既然我要一一评说红楼人物,令人难忘的晴雯自然是无法绕开的,那么今天,我就来写一写我眼中心里的晴雯吧。
晴雯,在《红楼梦》中所占的篇幅甚少,论举足轻重,她比不上鸳鸯;论性格情商,她比不上平儿;论作者所费的笔墨,她比不上袭人。但为什么她那么令我们念念不忘,为什么她在金陵十二钗的又副册中位居首位,袭人反而排在她后面呢?皆因为晴雯实在是太有个性了,她简单真实、直来直去、脾气火爆,读过红楼的人,谁能忘记撕扇子的晴雯,病补雀金裘的晴雯?她就如天边划过的一颗流星,虽然生命短暂,但是刹那间释放出了璀璨夺目的光芒,永远闪耀在我们心上。
我们为什么喜欢晴雯?因为她是个真而又真的人。她天真烂漫,不虚伪不做作,不矫情,没有心机。对于自己喜欢的人,她一心一意为他着想,对于自己厌恶、看不惯的人和事,她从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
红学界历来有种说法,叫做“袭为钗副,晴为黛影”,意思是说袭人的为人处世有点像宝钗,而晴雯的身上有黛玉的影子。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并非完全赞同。晴雯和黛玉最大的相似点就是:两个人都是真性情的人,爱得纯粹,对于自己爱的人,都是一心一意别无他求。至于性格脾气和为人处世,晴雯和黛玉大不相同,晴雯性如烈火、爱憎分明,眼里揉不得沙子,而黛玉除了在与宝玉的爱情问题上患得患失计较斟酌外,在其余事情上其实很是豁达随和,待下人也很是宽厚。黛玉的境界涵养、文化修养自是晴雯不能望其项背的,比如你何时看见过黛玉骂过丫头,但晴雯作为一个大丫鬟,动不动就对小丫头打打骂骂的,和同等地位的丫鬟也是一言不合就发飙开战,这其实是晴雯性格的缺陷。或许有喜爱晴雯的读者会说,晴雯出身低微,哪有机会接受教育啊,自然无法和小姐的教养相提并论了,但你看看平儿,她同样也是丫鬟出身,但是她的性格脾气、行事风格就连许多主子小姐都比不上,这就是她自己的修为了。
有一些读者,因为喜欢一个人,就会不自觉地把TA在想象中美化了,自动忽略掉TA的缺点,或是千方百计地找理由来证明TA的缺点其实是优点,把喜欢的人看成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人都是有缺点的,没有缺点的人要么是神仙要么是雕像,曹雪芹的笔下,正是这样一些有血有肉、有缺点有瑕疵的女子,因为具有了某些小缺点,她们的形象才更真实生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我们先看晴雯的来历。晴雯是管家媳妇赖大家的用银子买的,那时晴雯刚刚十岁。因为常跟着赖嬷嬷进贾府,贾母见她生得伶俐标致,十分喜爱,赖嬷嬷就孝敬了贾母使唤。晴雯进来时,早已记不起家乡父母,只知有个姑舅哥哥也流落在外,就请求赖大家的将她姑舅哥哥收买了进来,做一份工,还娶了亲。可见晴雯是个重情重义的女孩,很念旧。
后来,贾母看晴雯聪明伶俐,针线活又好,就把她给了宝玉使唤。宝玉是个待女孩儿极好的人,何况是晴雯这样既漂亮又聪明的女孩儿呢,所以晴雯在宝玉处生活得极为畅快。自己既是老太太赐给宝玉的,宝玉又待自己甚好,单纯的晴雯就以为自己这一辈子都会和宝玉在一起了,所以,她就把宝玉的居所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宝玉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因为把宝玉当亲人,所以宝玉的雀金裘烧破了着急不安,她也跟着着急,并且不顾自己病得难受,强撑着给宝玉织补好了,一直忙活到凌晨四点才忙完;因为把宝玉当亲人,所以宝玉心情不好时骂她蠢才,她才反唇相讥,毫不相让,惹恼了宝玉;因为把宝玉当亲人,当宝玉一气之下要撵她出去时,她哭着说一头碰死了也不出这个门儿。
因为把怡红院当做自己的家,所以当晴雯知道坠儿偷窃了平儿的虾须镯时,很生气坠儿丢了怡红院的脸面,马上就气得蛾眉倒蹙杏眼圆睁,即时就要叫坠儿。宝玉劝她别辜负了平儿息事宁人的心意,她才暂且忍耐下一口气,但终究还是没忍住,趁着宝玉不在家,先是拿了一丈青戳坠儿的手出气,又打发宋嬷嬷去叫了坠儿的母亲来,把坠儿撵了出去。
红楼中说到袭人,说她服侍贾母时,眼里心里只有一个贾母,服侍了宝玉,眼里心里又只有一个宝玉。袭人和晴雯一样,都是一心一意喜欢着宝玉的,但是袭人的喜欢是世俗的有条件的,她一边喜欢,一边要把宝玉改造成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宝二爷”。而晴雯的喜欢,却只是单纯的喜欢,无论宝玉的好与坏,她都全盘接受,宝玉怕被老爷盘问功课半夜里用功,她怕宝玉累着,就想办法让宝玉装作吓病了,宝玉让她晚上拿着两条旧帕子去看看黛玉,她就依言去了,而不是像袭人那样,百般劝阻。
晴雯一心一意为着怡红院,为着宝玉,丝毫没考虑到自己无形之中得罪了许多人。论在怡红院的丫鬟地位,自然袭人才是第一位的。坠儿偷窃,自有袭人教育,由她想个办法打发出去就好,可晴雯偏忍不住,非得自己做恶人,趁着袭人不在就自作主张把坠儿撵出去了。从书中情节看,坠儿也是贾府的家生子,她的母亲来见晴雯求情,说不管怎样到底给我们留个脸儿,可见坠儿的母亲在贾府的奴才中也是有一定地位的,不然,坠儿也进不了怡红院啊,可是晴雯毫不容情,那坠儿的母亲“嗐声叹气,口不敢言,抱恨而去”,对晴雯仇恨的种子就这样种下了。
芳官和干娘吵架,宝玉生气地叹道这便如何是好,晴雯说“什么‘如何是好’,都撵了出去,不要这些中看不中吃的”,芳官的干娘怕芳官不认她了,失了许多好处,便跑进来帮助吹汤,想讨好怡红院诸人,别人还未说话呢,又是晴雯第一个站出来撵她出去,又骂小丫头不该放她进来,这都是因为晴雯知道宝玉有洁癖,素来不接受老婆子伺候。芳官的干娘受了晴雯的骂,又被众婆子嘲笑,岂能不怀恨在心。
凤姐和王善保家的奉王夫人之命抄检大观园,先抄到了怡红院,别的丫鬟虽然也心中不满,但谁敢言语,都主动打开箱子任其搜检,只有晴雯,用激烈的行动来表示反抗。你看她:“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不得不佩服曹雪芹的文笔,短短一句话,晴雯暴烈的性子、激烈的行为就活灵活现地显现在了我们眼前。这种无声的反抗,不用说,又得罪了唯恐天下不乱的王善保家的。俗话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晴雯无意之中得罪了那么多人,这些人在王夫人面前一人一句谗言,就足以让晴雯在王夫人心目中变成了十足的祸害和狐狸精了。
晴雯被污为勾引宝玉的狐狸精,一半固然是她自己性格爽直暴烈得罪了人,一半也是因为王夫人个人的喜恶。晴雯的相貌,在荣府的丫鬟中是数一数二的,而王夫人最厌生得貌美嘴又伶俐的女子,她这种心理的由来,一是因为赵姨娘年轻时多半也是个美人,贾政宠爱赵姨娘而冷落她的缘故,二是因为王夫人不喜欢林黛玉,而晴雯的相貌就有几分像黛玉。有了这种心理基础,再加上晴雯曾是贾母的人,王夫人焉能容得下晴雯安生存在。
晴雯这样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身份却不过是个丫鬟,纵然是宝玉宠爱的丫鬟,但有地位无权力的宝玉,连自己心爱的黛玉都保护不了,更何况是她呢,一见母亲盛怒,便不敢多言一句,多动一步,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她被撵了出去。
晴雯的性子太刚,过刚则易折。也是宝玉宠坏了她,她当初在贾母身边的时候,肯定比在怡红院时有眼色的多,不然贾母也不会喜欢她,并把她赐给宝玉。宝玉的性子太绵软,平时待谁都不错,但一旦风雨来临,他却只剩下了长吁短叹而已。
摇手笑着说“罢,罢,我不敢惹爷”的晴雯,是不谙情事、纯洁无瑕的晴雯;嗤嗤几声把扇子撕作几半,和宝玉一起大笑的晴雯,是娇憨可爱、天真烂漫的晴雯;骂红玉有本事就一直攀在高枝上的晴雯,是不趋炎附势,不见风转舵的晴雯;深夜病中勇补雀金裘的晴雯,是心灵手巧、一往情深的晴雯;用一丈青戳坠儿骂坠儿打嘴现世的晴雯,是嫉恶如仇、视宝玉名声为自己名声的晴雯;临死前将自己的贴身小袄换给宝玉穿,说自己枉担了虚名,死也不甘心的晴雯,是最后一次任情任性、勇敢蔑视世俗的晴雯。
年方二八,正值青春好年华的晴雯,带着满腔的怨恨和不甘去了,留给宝玉的,是绵绵的哀思,留给读者的,是无尽的叹息。荣国府的大小丫鬟,稳重知礼者有之,细心忠心者有之,多情痴情者有之,思虑周全善于上下左右平衡者有之,但像晴雯这样,不藏锋芒、不掩真心,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待主子像亲人,不计得失专一痴情,不唯唯诺诺卑躬屈膝,活得痛快淋漓汪洋恣肆的,全书中,唯有晴雯一个。即便是现在的女孩子,又有几个能做到她这样?
正因为此,即便晴雯身上有许多缺点,即便她不如平儿情商高,不如鸳鸯做事细心公道,不如袭人温顺和平,我们还是第一个就记住了她,且从此之后就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