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一切的问题,归根结底,其核心都是经济问题。第一次与这句话邂逅时,我还是个中学生。

但对于这句话,那时的我并不认可或者说并不能理解吧。而且在那个时候的我心里我一直都会觉得,金钱固然重要,但是只谈钱未免庸俗。基于这样的一个逻辑,若将所有的问题都转化为经济问题未免太过庸俗和肤浅。

但随着这几年对经济学的不断学习,以及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我渐渐认可了这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于我的价值也不再单纯是被高中历史老师耳提面命的答题术语。

拜经济学所赐,对于很多我们之前就经历或者学习过的事物,我对它们的看法不再是用纸上谈兵的空中楼阁搪塞,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现实与思考。

就拿第2次世界大战举例。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这次战争的细节,我们分析同盟国和协约国他们之间的博弈,去了解战争对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影响,去观摩战后的世界重建。

但对于这次战争的起因课本只是用贸易和多边主义这种起码对当时的我而言完全不能理解的专有名词一带而过。

这世上,愈是非黑即白的事物愈是要出错的,各国领导人也不是思维简单的单核生物,每一个重大的决策,都是基于不同维度的利益权衡与现实因素的考量。

时至今日,我依旧不敢信誓旦旦地说,我完完全全读懂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作为一名对经济学有所涉猎的商英生,我觉得有一点毋庸置疑:他们为争夺对自己国家更有利的国际市场而战。

“关税战”和“自由贸易”,摘去其冠冕堂皇的帽子,其核心就是打开国门,用更低的成本更大的市场将自身利益最大化罢了。

用低廉的关税降低成本再用较他国本土商品而言更诱人的价格占取国外市场,再用高额的关税限制他国商品流入威胁本国市场。

“贪婪”本就是人性的弱点,再结合经济危机的严峻形势,谁都对他国市场垂涎欲滴,同样,即使知道自身实力不足,但谁也不会因此接纳自己吃亏。而且这些自身羸弱的国家也有自己的打算,国库日益捉襟见肘,战败和不作为所带来的结果别无二致,可自己倘若抱对大腿,没准还可以分得一瓢羹扭转自己国家惨淡的经济形势。

你看沦为国际笑话,也是美国最忠实的小弟——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协商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拳头就是硬道理。再加上好事国家的煽风点火,大战一触即发是必然。

俗话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毫无疑问,这句话肯定了学习历史的价值。我们学习历史,是让我们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纵览古今中外所发生过的事情,分析古人处事的底层逻辑,学习古人的智慧,借鉴古人的经验,以达到博古通今的境界。但大量的背诵具体的历史事件,而不究其因知其果,这样的历史学习似乎本末倒置了。

在我心中经济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而他的魅力在于他的可习得性。你看几个西装革履的学者,他们眉头紧锁,对着一群我们看不懂的奇怪的曲线和字母喋喋不休,争执个没完,这是经济学;你看酒桌上一个个红光满面的创业者们,用豪言壮语运筹帷幄,成功似乎早已成为他们的囊中之物,这是经济学;你看早市的大爷,就着价格起伏不定的猪肉高谈阔论其未来的价格走势,这也是经济学。

经济学从来不是一门需要被仰望的学科,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学习它,是为了正确地认识它从而为己所用,识别商家销售陷阱,任世事如何沉浮,我们始终从容淡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