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罕16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公卿指“三公九卿”,泛指高官、长官。孔子说:“出来做官办政事,就要事奉长官,在家则孝敬父兄,办丧事不敢不勤勉,不被酒所困扰,这些事对我有什么难的呢?”这里的“何有于我哉?”,还有另外一种相反的解释,就是这些事情哪一桩我能够做到的呢?

事公卿、事父兄、办丧事,以及饮酒这四件事,在《弟子规》中都有非常详细的规范。

关于上述四件事,朱熹在集注中说:“其事愈卑而意愈切矣”,卑,就是卑事、小事。孔子提醒我们,事情越小,内心越要殷重。有人说朱子这样解释是个误解,怎么可以把“事公卿”等看作是卑事呢?但我们可以去揣摩朱子所说的“卑事”是什么内涵?卑事,之所以是小事,是因为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天天在口上讲,所以是“小事”。并不是“事公卿”等真的是“卑事”。但越是日日在口上说的,越觉得容易做到而内心轻忽它,也就往往成为口头禅。由此藕益大师说:“不要看得此四事容易,若看得容易,便非孔子。”藕益大师这句画龙点晴般的点评是对本章内涵的最好收摄,也是对我们内心深处错误地方的猛然一击。

我们把一个具体的行为规范,把一件事情只是当作一件事情来做的时候,也许觉得做到它并不是很难,但是能够透由行为规范,触摸到它背后所要告诉我们的精神内涵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不会不“勉”,这恰恰是普通人最难做到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