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五月的天已经带着些热气,这位同行老朋友,我们已经好几年未见了,前几日他偶然的时机帮我讨回一笔欠了几年的欠款,于是今日我请他吃饭!他是两个娃的爹,是拜托一个朋友认识的我,当时的他拿着他的设计作品来到我办公室,初始,我以为他是来“踢馆”,或许当时也带有踢馆的目地……那时侯的他还是个小伙子,今日里一看才发现,时间一转眼就把他变成了中年人,眉间的褶皱映得很深。
他每每都喜欢喝几口,今日也是,餐盘渐冷间,他忽然把酒杯往桌上一磕,道:“如今真是末法之世了,去年好歹能通过降价签一些小单,今年一个小户型的装修,10几家公司排队上门免费做方案。可笑这腰啊,已经弯入了尘埃!”说罢又给自己斟酒,酒液溅出玻璃杯,落在陈旧木桌边缘,像是时代漏下的几滴残羹。
这话听着刺耳,却实实在在戳中了骨血。朋友说的是实话,同样的事儿之前还上过本地头条,之前有一个业主同一天约了16家设计公司同时量房谈判,一个百来平的房子里挤满了40多号人,各种免费设计打堆,可谓是行业大地震。
说实话,这是病态,经济病态、行业病态、职业病态、人性病态!经济因为下行,业主希望尽量寻找最便宜的最好;行业为了业绩极尽营销,烦人恼己;设计师为了养家糊口,被迫让自己进入快餐文化,便宜有便宜的做法只要自己不吃亏,能活着就好;病态导致口碑与人性的崩塌,然后在自己挖的坑里啸叫!
你看,这戏台上的武生,翻再多跟头不如班主一句话,如同那些在齿轮间打转的人,熬白了头发,仅仅是给时代的巨轮添了点润滑油,待轮子转不动了,便被扫进尘埃。也像那班主,虽然是一句话,却需要考虑到团队的生存与发展,个人能力与岗位的匹配性。哪里有绝对的公平,都有无奈。只是在无奈中有多少人能够认知到自己。
餐盘凉透,离别时,朋友忽然道:"你说,我们这般熬着,究竟是为了活着,还是为了让别人看着我们在活着?"
我说:“其实,现在有很多新生产业,这是又一个造富的年代,只不过我们的职业属性刚好处于夕阳余晖的时候,不在其间而已!但是我们之前所有的积累,半数也本就不在于专业与加班!我们身在时代中,唯一能干的就只有适应时代。”
其实我的话没说完:不能与不愿适应者都是没有被逼到绝处,或者是本身就已经不为了活着而活着了,所以不需要再为了活着去拼命。很多人躺平也不会死,只是心里想要更多!
看着他的背影,我觉得我是在看着鲁老先生笔下那头骆驼,背负着重担,跋涉在没有绿洲的沙漠里。他背上背着房贷、子女、父母、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