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
美联社罗马(2001年)12月22日电再见了,卡拉瓦乔。再见了,贝尔尼尼(这两人是意大利画家——本报注)。我们不愿看到你们离去。但是,欧洲银行新发行的欧元钞票上已经没有了著名艺术家的位置。
再见了,奥地利50先令票面上的弗洛伊德。再见了,塞尚和你的苹果。再见了,阿波罗和亚历山大大帝。
在欧洲各地,3亿人正在与他们日常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一部分告别:法郎、马克、里拉、先令、盾、埃斯库多和比塞塔……
在欧洲一体化名义下取消的是民族文化的一切象征。有着“小王子”和王蛇吞食大象图案的蓝色50法郎钞票被送进历史的粉碎机。以童话著名的格林兄弟也随着德国的1000马克成为过去而不再与人们相见。
取代它们的是印着欧洲建筑式样的7种纸币。对民族自尊心的唯一安慰将是欧元的硬币,采纳欧元的12个国家可以在这小小的硬币的一面自由选择一种图案。
可以发现,本文援引“美联社”,也就是美国联合通讯社,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国际性通讯社之一。简称美联社。
从美国角度看世界,是绝对反对欧洲一体化的,一个整体的欧洲,是对美国的挑战,所以,它不可能对欧洲一体化唱赞歌,一定拆台,通过什么拆?通过各国文化差异。但是,就欧洲的历史来看,虽然如今各国文化有差异,但是其文明的起源是共同的,即,哲学精神来自于古希腊,宗教精神来自于基督教,往更远些追溯,就是都来自于两希文化。欧元图案,以欧洲古代建筑为思路,目的就是想告诉欧洲人民,欧洲的文明文化的共同基石是稳固的。美国当然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欧洲出现,当然要强调欧洲各国文化差异,借以通过这个来尽量分化欧洲的一体化。中国教材,把这文选来作为教材一课,明明就是亦步亦趋地跟着美国的路子走。欧洲,古希腊以来,演进到罗马帝国,进而被日耳曼蛮族一分为二,先是意大利罗马,进而是法兰西,接着是英格兰,然后一部跨海到非洲北部,全是日耳曼蛮族的后羿,而且,在日耳曼蛮族大肆南下的一百年前,已经有一支基督教分支北上进入日耳曼蛮族领地传教,可以说,日耳曼蛮族大肆南下,是带着统一的基督信仰“蛮族”。所以,欧洲一体化,是有着坚实的文化文明基础的,怎么能像课文所宣扬的那样,——怎么能从基督教历史的半截切入去看待欧洲的文化历史?
感觉这篇选文,如果不是智慧出了问题,就是品德太恶劣。中国告诉自己未成年的国民——欧洲不是整个的,是一个各国有各国独立文化传统的不同的民族——这对你有什么好处呢?一个欧共体和数十个欧洲国家,那个局面对你有利,哪个局面对你不利,自己算计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