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感悟 我可能看了一本假书

因为工作原因,我最近在看沟通方面的书。读书太少,认识的书也太少,我有些不知道该看什么书。

昨天在翻微信读书的书单,竟然意外的发现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就很吸引人,叫《人性的弱点》。我已经看过一遍,然而,时隔半年,我对这本书没有一点印象。

我可能看了一本假书。

回想当初看这书时,看完了也就看完了。没有及时的摘抄精华,没有及时的做读书笔记,更没有将书中所学技能运用在生活中。所以我只看书名,想不起来是正常的,甚至脑海中已经遗忘了我曾看过这本书的事实。

今天晨读分享的书叫《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读书笔记法》,这本书我没有看过。可是我看到书名,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对!之前的晨读有分享过这本书,我还写了感悟。

记得那天的分享是如何列属于自己的书单。我在晨读里吐槽了,分享的书明明是如何提高读书的效率,怎么晨读里却写教我们如何列书单。

从今天的晨读来看,那天的晨读并没有弄错分享的内容,也没有写错分享的书名。内容组只是将这本书分成了几部分来分享,来写晨读。毕竟这本书确实很实用。

一本没有看过的书,只因为我写过晨读的感悟,看到书名,我就能想起那天的晨读内容,以及我写的感悟。

看来,读太多书,要是不及时的复习,反而没有太多用处。

那么该如何及时的复习呢?

标重点

还在读书的时候,老师就教我们划重点了。看到好的知识点,在下面划一条直线,要是很重要的知识点,就在下面划两条直线,如果是要考的知识点,老师会让我们把重点圈起来,好脱颖而出。

我是好学生,一学期下来,一本书被我划的那叫一个精彩。甚至通过我的笔记,可以找出我哪节课,哪篇文章我有重点听课,哪篇文章我没有认真听。

然而,跟着年龄的增长,也随着步入社会,看书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就这么丢弃了。一直以为没有关系,直到这次两本书鲜明的对比。

划重点只是做读书笔记的基础,有了这些笔记,能很快的分辨出来书中的精华,以便我们更好的吸收。

摘抄重点

通过划重点的方式,将书中的重点都找出来了,下一步就是摘抄重点。

如果摘抄在书上,难免会让本就密集的文字显得更紧凑。

这里告诉大家几个好窍门。

有的伙伴会专门的买一本本子,用来摘抄重点。摘抄之前,会写下日期,书名以及作者。摘抄之后,会根据所抄重点,做一个简短的想法记录。

这样,书不会显得很杂,很乱。而且重点在一块,方便整理,运用。

还有的伙伴呢,比如我。会买一本小小的便利贴,将内容写在便利贴上,最后再贴在相应重点知识的地方。

我很容易弄丢东西,所以直接将摘抄重点贴在书中对应的地方,免得我还要再整理那些摘抄,而且这样一本书回翻起来,就格外的快。

写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写一篇读后感。将看书时候所领悟到的东西都写下来,脑海中的印象会更深刻。

读后感的字数并没有一个硬性要求,感悟多一些就多写一点,感悟少一点就少写一点。这都是看自己的。

而且感悟也可以隔段时间再来写,根据之前所记下的重点,再次回顾书中的内容,说不定之前不懂的知识,看摘抄的重点反而找到了答案。

这时候写读后感,是一个很不错的契机。


希望通过这样的方法,我能将书中的知识运用起来,不要再看假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