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师凡高在给他的弟弟的信中曾说过,艺术家一方面因为生活而挣扎,另一方面要探索他心中的艺术。而因为生活的挣扎,多少艺术家保持并坚守住了那颗探索艺术的心?许多时候,因为生活的奔波忙碌,而让那些艺术者失掉艺术的探索之心,变成一个普通的平凡人,一无所成。
而艺术,它是心灵的事业。我一直就这么看。
艺术家,他必得有不同凡响的坚韧的内心,同时,他在现实中必得有特立独行的个性,不被尘世生活融化,他需得与尘世生活保持一段距离,那段距离距人间烟火不是太近,也不能太远;他既要走进尘世生活,又要跳出尘世生活的圈子,并不为其所困。唯其如此,一个艺术家,他才会有所作为。同时,他可以避免尘世生活中带来的许多烦恼。从这个程度上说,艺术又是修身养性的。
艺术能提高一个人的修养,品行,操守,乃至气节。
有很长时间对诗没有感觉了,也很少有诗从手中出来。对我来说,诗来了就来了,没来就没来。从不去主动寻找它。也很少去一些重要诗歌论坛读诗看诗了,并参与到其中的讨论与交流。以前,这方面,我可是做得很火热。我知道,对于诗歌的热情,我已经趋于平静,乃至平淡。这也与我现在的生活有很大关系。工作上的压力,生活上沉重,使我不再去过多地考虑诗歌。
只是偶尔诗歌会让我眼前一亮,就像火光突然一闪。诗,对我基本上就是这样,以我现在的状态。
如果细细梳理一下,于我而言,诗是什么呢?它能带给我什么呢?
当我内心有着某种不平静,以及某种骚动时,兼或某种火热的急流时,这个时候,诗,从我的心底流淌出来。
有时,俗事缠身的生活中,突然,仿佛第一次来到人间,对生活有一个新鲜的发现,感受。这时候,诗从我的心底流淌出来。
这些时候,诗在我的手中,在我的掌握之中,并为我所拥有。我知道诗歌是怎么一回事,诗人又是怎么一回事,诗人又是什么。
一首诗完成后,在清晨,把用钢笔一个字一个字工整地写下的诗稿,从头到尾看一遍,并在心里默默地诵读,有时大声地读出来,这是一种自得其乐的享受。我喜欢天亮后,当诗歌来临,披衣起床,坐在桌前,铺开十六开的洁白纸张,安静的把情绪舒展在纸张上。最后,彻底修改好后,一笔一画,用工整的钢笔字把诗誊正在稿纸上。然后把这张诗稿拿在手上,从头到尾扫视一遍。那一刻,好像把一种生活捧在手上,也如同把一种难忘的生活,人或某一个瞬间储藏了下来,值得纪念。如同一个匠人精心完成一件自己亲手完成的玩具,这个玩具让他赏心悦目,神清气爽。
对于一个诗人而言,诗歌除了这些,它还能有什么呢?它又能给诗人带来什么呢?它又能造成怎样的影响呢?在生活中,诗永远不是惊涛骇浪!它也不是狂风暴雨!也更不是叱咤风云!它只在静静的一角,悄无声息地发生,静悄悄地来,又默默地离去。
中午,九月在QQ上给我发来一句话,说晚上我们语音聊一个小时。
我知道,他要与我聊诗。
我突然感觉,诗距我已经有些远了,而且也淡了。我能与他说些什么呢?哦,我想起这两天还写了几首诗,把这几天写诗遇到的一些问题,正好与他交流互动一下。因为我知道。对诗的认识与探索,他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我完全相信他对一首诗的评判。近几年来,他买下了中外诗人不计其数的诗集,包括民间的一些纸刊,当代诗歌几个主要诗歌论坛,那些论坛上哪几个人的诗好,当代哪几个诗人有真功夫,用商场上的行话来说,他对当今诗坛的“行情”或者“动态”,是了如指掌。并且他与我详细说了当今几个非常重要的诗人,他们写作上的成功与写作上出现的死穴。特别谈到那几个重量级诗人的时候,他会一一点出他们的死穴,让我惊讶不已。对优秀作品有充分的研究,对重要诗人的利与弊又作重要分析,我想,这应该是一个真诚探索诗歌艺术的诗人必备的品质。我相信,他到了如此境界,他出手的作品绝对会不同凡响。他一定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诗人,并且冲到诗歌的最前沿。
当我看到他这些的时候,我感到了自身的不足与诗歌存在的距离。当代诗歌,尤其是当代诗人的作品,我读得不多,我了解认识的诗人也不多,外国的诗人也就读了那么几个。太少了,与他的阅读相比,我现在只能算是井底之蛙。他说,在诗歌上,他仿佛周游了列国回来,见得多了,诗歌就是那些,也就那个样。这让我心生敬意。而做完这一些,得花多少时间,得费多少脑子啊!而这中间,又是一次次付出感情的过程。因为,严格意义上来说,阅读,不论对诗人或是读者,都是一次再创作。因为你在阅读中,要走进作品,进行一次情感体验。
而更多的时候,因为工作上的事情,我在考虑市场开拓,如何让一款新产品动销,如何营造销售氛围,如何形成销售态势,采取何种促销手段,竟争对手又在进行何种行动对我进行遏制?如何完成这一个季度的销售任务?其他兄弟市场,他们做得怎样?他们正在搞哪些活动?他们动销得怎样?……还有,星期五,星期六,星期天,这三个时间,不论是早上,中午,还是晚上,我一定要记得给孩子打电话,问他们家庭作业布置了多少?安排在哪个时间完成语文,哪个时间完成数学?晚上什么时间睡觉?早上起床后做些什么?下午又做些什么?然后问他们早餐吃的什么?中午吃的什么菜。特意交待,晚上一定要在八点半之前睡觉。每个周未的下午,一定要抽点时间,把我买给他们的课外读物看一点。另外:妈妈给你们打电话了吗?妈妈问了我没有?问了些什么?是不是问我给你们打电话没有?我还得考虑多挣点钱,我还有些人间烟火的翔实计划,得一一实施。
我基本上是混进这种生活之中,几乎出不来。每当我被这些挟裹得很紧的时候,或是极为紧张的时候,九月问我最近写东西没有,当我说没有的时候,他说,期待你的新作。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我还与诗歌有点关系。
这个时候,我才会去认真想一点诗歌的事情。特别是这样的时候,真正来了感觉,我会捕捉下来,认真地写下我还可以去写的诗歌,并力求新颖,独特,而且要做到有所突破!
也是在这些时候,对诗歌,我才有一种紧迫感。当九月谈到他的阅读,与他对诗歌认识的时候,还有他的独特的见解。
晚上,我们开始聊诗。
九月说八月份他发了一组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让他发过来。我从头到尾看了一下,发现有三首特别好。
天空、草地和我
天空
呆在天上
草地
在我身下
静躺
看见天空的眼珠
在草地里
潜伏
我开始说《天空、草地和我》这首诗的好处。九月说这首诗是梦中所得。我说,很多诗人的诗作的确是来源于梦境,然后,我说这首诗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移步换景,让人视觉不断变换。而且,诗的语言很新奇,很独特。诗的最后一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顺序是:眼珠,然后是“草地”,最后是动作“潜伏”,这个表达顺序给人视觉上造成很大的冲击。按常规表达顺序是,眼珠在草地上潜伏。现在先说眼珠,这就是一个特写,这个特写展现的顺序是,先让我们看到眼珠,然后看到草地,最后才看到草地上的那个人,这样读起来的感觉也很不一样。诗歌的表达是需要技巧的。
我接着说他的第二首《近物》:
近 物
树上
好些叶子
上下
微微抖动
像在
跳集体舞
雨
一滴
一滴
滴在了叶子上
我说这首诗的好处在于他给人的在场感很强,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读完这首诗,你能看到树叶在抖动,然后看到雨一滴一滴地滴在叶子上。九月说起写这首诗的缘起,他说那天正下着雨,他正站在窗前,看到树叶,看到雨滴……我说,你不说,我也知道你这首诗的来由。有时,一首好诗,只要让人读到,它的背景与成因,明眼人是看得出来的。
然后,我说到他的第三首《每天》。
每 天
每天
无论我的情绪
多么暴躁
无论我的欲望
如何膨胀
总会有一阵阵
圣洁的鸟鸣
在清晨
为我洗脑
我说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在于它的新鲜。最主要的是把一种冗常的生活中突然产生的一种新鲜感表达出来了。而这种表达就是通过最后一句“为我洗脑”而展现出来。九月说,这首诗最初不是这样子。刚开始他只写了鸟鸣,最后在鸟鸣前面加了一个形容词“圣洁的”,我立刻说,对,就是这个形容词“圣洁的”为后面的“洗脑”作了铺垫。因为鸟声我们是经常听到的,很多时候,我们对鸟声是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可是突然有一天,鸟声会让我们感到很新鲜,很亲切,在某一天清晨的到来,那鸟声传来,会感到神清气爽,平日里的诸多繁冗会抛之脑后。这首诗,实质上就是表达的这样一种心情。而这种心情的表达,是通过一个形容词,一个动词的一前一后相互配合,从而将这一意思传达并达到凸显的效果。
最后,他说到我的诗,语言太散文化,他要求我语言尽量跳跃一点。然后,他举了一首我刚出的诗来加以说明,我也很快发现了问题。之后,他也把他这个月中旬完成的一首诗给我看。
这首诗是《第一场雪》。
第一场雪
风暴怒吼了
整个晚上
由不安而至
麻木的睡眠
如同
躺在手术台上
天亮时
变安静了
推开门
雪覆盖着雪
雪花裹着雪花
突然的新世界
诞生在我的屋檐下
当我读完《第一场雪》,立刻感到这是一首好诗。诗的亮点在于最后那两句,突然的新世界,诞生在眼前。它表达了进入冬天,第一次大雪降下,将大地覆盖,给人一种新的景像和感觉。诗人要表达的就是这一点。九月说到这首诗的修改历程。说他写到雪覆盖着雪,雪花裹着雪花这儿,就写不下去了。但是,他觉得这首诗没有写完。一时间,他想不出后面该怎么写。后来,他想起了雪覆盖大地,这是一个另样的世界,于是,“突然的新世界”这个想法产生了。然后,他想到推开门的情景,自然而然这个新世界就在眼前出现了。于是,最后两句就出来了:突然的新世界,诞生在我的屋檐下。全诗也因这两句达到了应有的高度,亮点也出来了。
到这里,我才发现,九月写诗用心之深,之真,之切,让我心生钦佩。如果一个人对诗歌不保持一种火热的执著与追求,对生活与诗歌有无限热爱与赤诚,他又如何写得出这样的诗呢?
这时,我说到近段时间,工作上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九月说,你又不会与那些人交朋友,何必理会他们呢?那些事情何必挂在心上呢?哪儿又不是这样呢?我的工作上还不是有这些事情。你看到我说了吗?我这才觉得,一个真心探索诗歌艺术的人,他不可太在意,也不可太计较他周遭发生的那些琐事,包括那些给他带来不快或折磨的人或事。有时,我太投入到生活的圈子里去了,我怎么就不可以与之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呢?
不要太拘泥于现实生活,并不为其左右。
而要做到这些,一个人要保持一颗高洁的心,而只有如些,他在艺术探索的路上,才会有所得。
2009.11.2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