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先说一个有意思的事儿,我的微信公众号上一篇文章《今天,做不沉默的少数》在推送之后没多久,就遭遇“此内容被多人举报,相关的内容无法进行查看。”的下场。
我掐指一算,这个更新频率很低、推广几乎不做的公众号,竟然在订阅者数量寥寥的情况下,“享受”到多人举报的待遇,不得不令人怀疑是微信内容运营团队的自我阉割,还是“伟大而隐秘”的朝阳区群众的举手之劳,对此,只能表示呵呵。
如果你想重温这篇短文,其实在简书就可以看到了,感谢简书,顺便祝贺图文混排改版,以及吊炸天的安卓客户端写作功能。

我说你听.jpg

回望过去两个月的生活,值得分享的其实只有五件事:
1、比较用心地学习家庭厨艺和生活技能,并学习对家人好;
2、提高了各个写作平台的更新频率,虽然还是想的更多一些;
3、添加了许多互联网行业内大牛的微信,并加入了颇有价值的微信群;
4、经历了一次精神崩溃,却也妥协和收获了一份人生的财富;
5、接近全力地放空自己,努力适应二线城市的环境和节奏;

我想挑选与你可能价值最大的第2、3点来扯淡一下:交流的价值,究竟是什么。

自从微信公众平台打出“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的口号后,不得不承认,很多用户都踊跃地响应号召,开始热情地贡献优质的文章,特别是发布原创的优质的内容到公众平台,伟大的赞赏功能以及原创标识,又直接保障了写作者的权益,滋润了一大笔受益人和自媒体。尽管早先传言的“80%的阅读量来自朋友圈转发”被证伪(其实一开始认可这个结论的人就不多),我们还是可喜地发现,内容的交流,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开始进行着,正如不可阻挡的信息鸿沟的形成速度一样惊人。

另一方面,互相添加微信好友,拉人建群成帮派,也被很多赋闲(或者说有心)的人玩出了花儿。好处是每个人都可以有意识地主动构建自己的信息圈和兴趣圈,坏处是,你在发布个人动态或者发表意见时,常常不自觉地要谨言慎行。

当然,以上并不是要代表你或者谁的看法,不过这确实是我的典型行为。针对不关心的人,或者恶性刷屏的人,你可以在朋友圈屏蔽对方的动态,但是如果你说的东西空洞无物,让人产生不了交流的价值的话,或许你才是那个被蒙在鼓里却早已被屏蔽的一方。更有甚者,一添加好友,就主动屏蔽对方,或者主动屏蔽自己的。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那些互相屏蔽彼此动态,却依然添加好友并且很少交流的微信用户,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心理?

答案也许就是一个字:懒。

人的“懒癌”的出现,其实竟有几分理所应当。在这个分不清人与信息到底谁在消费谁的年代,很容易造成一个人的信息过载以及注意力缺失,即使常常是只关心自己关心的,也很容易搞得精神游离,而非高度专注。在人们不断给自己增加信息网和价值链的同时,懒得去悉心打理这些关系,成了一种常态。

作为重度阅读患者的我,一开始惶恐于自己的订阅号数量太少逼格不高,于是潜伏搜索信心排查,终于获得了相当数量参差数量的内容源,却因为根本无力每天及时阅读,而造成信息接收的负担。

所幸,方法总是比问题多。我学会了能用个人微信号、邮件来往、App使用搞定的事儿,就不必须通过关注订阅号来实现交流了。同时,即使我认可清单式的“快速可复制经验”的交流方式,也必须保持每周定期阅读长文、专栏及书籍的习惯。

那么,怎么避免自己的信息对别人(这里指微信好友)产生无用甚至有害的干扰呢?方法之一是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质量,言之有物或者言之有趣,如果你有足够的自知和恰当的自信,你会发现,即使只是发表生活状态,也会有人觉得读起来津津有味;方法之二,是我常常对我那爱碎碎念和叨逼叨的老爸的近乎唯一要求:别说话……
(注:这里的“别”,读四声)

不过就像任何一个辩题一样,当你发表了一个观点,即使想过了数遍,看起来也没有硬伤,也总是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辩论。例如,“凭什么限制个人言论自由啊?政府公共场合全面禁烟都被批了是脑残的做法”。没错,即使我是非烟民,我也不支持全面禁烟,不过对于说话这件事儿,简而言之,于你有用你就听取啊,无用则果断取关,不去干扰别人其实就是造福别人。

雨过天晴,大周末的,适合把酒言欢看欧冠,巴萨对尤文可不是很常见;当然,如果你是高考学生,最好还是好好学习守得功名等云开。

就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社交红利阅读笔记 书名:社交红利(修订升级版) 作者:徐志斌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正文前笔记: 推荐序1摘要 社交...
    凫水阅读 9,053评论 4 26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3,710评论 25 709
  • 简评电影《无姓之人》 我们时常会去幻想,如果返回到我们曾经做出抉择的十字路口重来一次,人生有是否就会变得的完全不同...
    冰雪声阅读 413评论 0 0
  • 车声零落天见晚,燕飞惘留舍。慢慢花尽,晴雨无信,愁来谁解得?叮叮些雨临窗滴,画情难入墨。强自空留白,赭云深处,青山...
    枫林路植物人阅读 202评论 0 1
  • 欢迎阅读【16岁商学院】栏目。这是一档送给12岁到18岁青少年的节目。致力于用生活中的例子轻松弄懂经济学原理,掌握...
    _庄主_阅读 19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