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框架下的沟通与共享

共生型组织将创新视为一种常态,它们不仅有目的地寻找创新的来源,寻找预示创新成功的表现和征兆,而且能够把创新的工作习惯传递给每一位成员,让创新成为基本的工作形态以及日常的思维习惯。

谷歌是一家伟大的创新性公司,这也就意味着公司拥有很多创新性的人才,为了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谷歌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让各种创意因素可以自由碰撞自由生长的环境。谷歌坚持,「要创造世界上最令人感到幸福,最能激发生产力的工作场所。」

激发创新和活力,在工作环境中建立运动场所,咖啡屋,种种能够促进相互沟通交流的场所,并引导员工经常来这里获得幸福,为员工能够尽情地发挥想象力与主动性提供了自由,而且让工作本身成为了一种乐趣,增加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大大增进创新能力。

除了为员工提供自由轻松的工作环境,谷歌还非常重视对员工之间技术信息的共享和沟通的引导。谷歌独创了「20%时间」的工作方式,允许工程师用20%的时间自由研究自己喜欢的项目,现在被用户喜爱的谷歌新闻、谷歌地图的交通信息等都是20%时间的产物。

「20%时间制」的创新最宝贵的地方不在于由此诞生的新产品或新技能,而在于它不仅鼓励了员工与工作上不常打交道的同事相互合作,而且激励员工锻炼新的技能,培养创新的思维,由此培养出更多精干的创意精英。

创意无处不在,谷歌重视激发公司内部员工的创意,同时也善于利用外部的资源实现突破。「一图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张图指的便是谷歌地图。查询方便而又快捷的谷歌地图一经推出,便受到众多用户的青睐,尤其是街景全景图,让用户体验到了全景带来的震撼。

但是在最初,谷歌的地理团队绘制地图的时候,世界上并没有非常完备细致的地图。为了更快地搜集地标数据,Map Maker诞生了,它的出现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完善地图,每个人都可以把地理信息标注上去,最终,谷歌工程师核对无误后再把信息完善地绘入地图中。这种创新性的做法,汇集了普通人的力量,使问题得到了更高效的解决。

谷歌在进行全球扩张的时候,需要将网页信息翻译成当地的语言,但是加州的工程师却并不擅长进行语言的翻译。解决这个问题最常规的办法是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翻译工作,虽然这种办法可以把问题解决,但是因此产生的费用并不小,而且整个过程也会耗用一定的时间。

谷歌并没有选择「最普遍的方法」,而是将问题的解决重点放在了用户。工程师把所有的文本放在了网上,招募志愿者把文字翻译成当地的语言。结果超出了他们的意料,志愿者们不仅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工作,而且翻译得更符合当地的习俗和习惯,更加出色地完成了工作。

在技术改变成长的今天,共生型组织借助于技术框架来展开沟通与协同,用新的技术方式、新的共享服务模式、新的商业模式实现共生型组织各个成员的成长。

当然不容忽视的是,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为这不仅需要敏锐的创新能力,而且要设计有效沟通的方式,使得每一个参与的成员可以达成共识,而设计让成员能够使用的技术框架,本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高兴的是,就如上面介绍的谷歌一样,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展开在技术框架下的沟通与共享,并取得了越来越美好的协同创新成效。

归纳一下,工作环境生活化,给予适当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与组织以外群体的交流沟通,甚至协作是组织创新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建立这样的生态环境从现在开始。我可以做一个实践者。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第一课 联·互·网:互联网的本质 我从1999年开始研究互联网,2006年正式加入阿里巴巴,一口气干了12年的互联...
    Hammer王阅读 3,830评论 3 37
  • 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多少个失眠的夜晚,夜晚睁着眼睡不着的那种感觉谁知道啊!
    我是谁得谁阅读 265评论 0 0
  • 作者:夏耔湘 又是一年一度的七夕,是牛郎与织女相会的日子,而我...
    夏耔湘阅读 281评论 0 1
  • 成长的路上从没有年龄、性别、学历、能力之分,只有想或不想。意愿大于一切!齐总推荐我参加21天养成好习惯-鹏翔读书分...
    吕明超阅读 120评论 0 0
  • 共修功课第二十九天:练习,每天利益五个人,为五个人着想,去体验内在所发生的变化。 我的二姐是一个很随和的人...
    快乐的小溪阅读 2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