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你的长相,就是你灵魂的模样。如果此话当真,我的灵魂应该还好看吧,呵呵。
不过,人生活在琐碎中,加上岁月的无情摧残,再好的皮囊也有枯萎的时候,何况还有那些个我们不喜欢的人和事的骚扰,所以平时真的难得有随遇而安的状态,把自己活成了一匹野马,任由别人骑着,漫无目的地奔跑。
我不喜欢这样的生活状态,时常想着要去改变。然而,我的改变仅限于一两天的旅游。郁达夫曾在《故都的秋》里写道:所谓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去看别人呆腻的地方,而我很多时候就喜欢看别人呆腻的地方,不愿意困在自己呆腻的小城里。
把生活过成习惯和机械化的模样,天天走在闭着眼睛都能回家的长江二路上,看腻了路两旁的钢筋水泥和夹杂其间的人工花草,一点美好都没有。心如眼前空气中的浮尘般飘荡,落下便是令人讨厌的尘埃。这不是我想要的,我喜欢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带着点盲目和盲从的心态,去挑战自己喜欢美丽、刺激的极限。
人都是很贱的。安逸久了,就想折腾,想让自己活在奔波和疲惫中。看一处美景,我能看到自己呆在别人眼里的样子;拍一张照片,我能把时光的沧桑泡在让人皱眉头的酸辣粉里。听路人说自己听不懂的话,讲他们也不明白的故事,而我却傻笑着,乐在其中。
不断地行走,不断地改变,很多时候我把生活想成万花筒,事先放进些什么,自己并不知道,但就喜欢拿在手上,用好奇的眼睛去看,一直看到眼发花,才肯罢休。
或许你会说,这不是瞎折腾吗?但我喜欢这样不知所措地活,不愿意按部就班地过。那些把精彩人生过成寻常日子的,我与他们成不了知己,顶多就是个朋友,更多的还是孩子说的像那种塑料质地的朋友。
像今年的端午小长假,除了在家烧烧饭,接送孩子,陪爱人说说话,剩下的时间,我只能把自己放进文字里,瞎写一通,然后晒在朋友圈,看别人点赞,听别人议论,读朋友留言。时间长了,我也就成了文字的跟屁虫。不过,我喜欢这样的状态,至少不会寂寞和无聊。
就像别人的成功不可复制一样,我们对人生的定位和目标的实现,也是难以按照他人的要求来完成的。
做自己想做的,也是力所能及的事,无论他人满意与否,都不是我们期待的。过去或许有期待,但现在已经没有了,最重要的是自己可以开心地去做喜欢的事,写自己喜欢的文章。
人看窗外的风景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清醒时看到的,美丽是美丽;另一种是头晕目眩时看见的,美丽未必是美丽。可悲的是,这两种结果的出现,有时候真的可以影响到我们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看法。
窗外的风景没有变化,改变的只是我们自己。我们常常以自己的喜好来衡量或判断他人的好坏,结果只能让原本可以多样化的美丽,变成了千篇一律的样子。
杭州是天堂,但去多了,便没有了天堂的感觉。其他的,比如生活。
生活之所以诱人,不就在于它的复杂多变和看不透吗?如果生活只是如笔直的高速公路,你跑起来还会有惊心动魄的感觉吗?我想应该没有,有的只是疲惫和麻木。
喜欢这个词,有褒有贬,在于我们如何看待。改变这个词,倒是好的,蛮有魅力的,令人神往。不过,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比较在乎自己,更多的是忽略他人,包括忽略一切众生都有的美好。这样的喜欢,是不是很令人讨厌?
在家,折腾时光的快乐;旅游,一路奔波的新鲜。生活如此这般,对我来说,都是难得有的变化。
台湾女作家三毛生前曾说过,“一个不会悦纳自己的人,是难以快乐的。”我想自己是快乐的,因为我知道如何悦纳自己。生活嘛,无论怎样,有改变就好。(首发于《铜都文学》2019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