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组图片,我无比喜欢,并不是它有多么现代多么好看。人看到一个场景后,
有两块主要的收获:一是具体的实物,实物有什么,由什么组成,色彩,形体,二
是得到的精神上的感受,有什么感觉,有什么体会。这里的场景我喜欢的原因是它
述说了一种人向往的状态。
功能行为在这里不是一个个分开独立的,它能够根据你
的需要重叠和组合。坐在椅子上可以看书,也可以坐在椅子上看小孩往树上挂星星
。躺在浴缸泡澡的时候和椅子上的人交谈,也可以想象树上的天。很多的行为可以
在这样的空间里交汇,可以随心组合。反过来,如果你要这样的一种空间状态,
如果做现代的:放怎么样的浴缸,放什么椅子,放什么树,旁边放什么书,要怎样
的天地墙和灯光?
如果做欧式的:放怎么样的浴缸,放什么椅子,放什么树,旁边
放什么书,要怎样的天地墙和灯光?
如果做中式的:放怎么样的浴缸,放什么椅子
,放什么树,旁边放什么书,要怎样的天地墙和灯光?
如果做东南亚的:放怎么样
的浴缸,放什么椅子,放什么树,旁边放什么书,要怎样的天地墙和灯光?
这样看
下来,好像每一种风格都可以造就这样的空间吧?虽然表现手法不一样。但空间的
本质是一样的吧?你能说用英文写的小说就不能述说中国式的情感?
有时间,你可以试试,不要所有的设计都在工作上,工作之余你就不提设计的笔。独立的行为也可以成为一种美,但这样的空间更丰富。
如果每一种行为方式把它当成一种颜色的
话:躺在浴缸里是蓝色,坐在椅子上是赭石色,站在树下是紫色,看书是粉色,在
空间里什么都不做只是行走是白色,倒上葡萄酒是黑色,化妆是红色,聊天交谈是
绿色,睡觉是灰色。。。。。。这个空间就是一幅“行为色彩”斑斓的画。这个时
候你要成为一位画家。设计和生活相同,人是教不会的,(知识是可以教的,知觉
是无法教的)特别是有了自我意识以后,你能够引导,你能够设坑,但你不能教。
每个人的进步都是靠自己明白后再悟通的,有人明性高,有人悟性高。但明性和悟
性是两回事,不能混淆。领悟领悟,先领会再悟通。这是两个过程而不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