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开国名将孙权:合纵连横,谋略战胜曹操!

孙权(182年-252年),是中国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东吴的创建者。他是三国时期的南方大权,在他的领导下,东吴国力强盛,并取得了不少的战争胜利。下面,我们将从他的生平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来了解这位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


一、生平


孙权生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2年),是吴郡富春(今浙江绍兴)人。孙权是孙坚(孙家三兄弟之一)的次子。他的父亲孙坚是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曾经讨伐黄巾军,击败了吕布,更在建安五虎之一的关羽于赤壁战败。孙坚的死因是在战况中被刺身亡。


孙权年少时,随父入仕。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议定三方合力,攻打曹操。孙权在吴郡与周瑜、鲁肃等一同前往决策参与会议,孙权与鲁肃指出刘备拿下益州必会拓展到巴蜀进而威胁江东,提出可以赠降刘璋加强对巴蜀的控制。当时刘备借助了孙权的资源,孙权也共同参与了荆州的攻略。


建安二十六年(221年),刘备攻占益州,奠定了其后来称帝的基础。此后,孙权在东吴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22年,孙权称大都督,统治了江南一带。不久他推翻了孙策(长兄)、孙翊(三弟)之后,开始独自执掌东吴的政治。


孙权长期统治江南地区,他积极开发本地经济、招纳人才和改善民生,使东吴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此外,他还深受先贤与道家之学的熏陶,注重民生、崇尚仁义,这些特质也带动了江南地区人性化、人文化的发展。


孙权在252年逝世,享年71岁。为了不让孙权的朝堂节奏受到影响,大约300余人在半年内相继去世。医生的诊断结果是,孙权身体渐显羸弱,可能已经患上某一类病症。此时传统的压岁钱依旧在,于是孙权发下手谕让商贩价格一元七钱,而葬礼上则减少布置。这个数值概括了他的三年时期时一年的军备费预算,一家人保持着节俭的精神,从而展现出了他良好的治国之道。


二、重要历史事件


1. 赤壁之战


早在三国时期,曹操已成为北方霸主,在217年调兵遣将南征,一度向江南进发。217年,曹操南下,试图扩大领土。南方地区数国分立,而东吴孙权执政下的江东军队,联合了刘备和关羽的部队一同抵御曹操。最终,在赤壁之战中,东吴与刘备联军成功击败曹操的大军,使得曹操的南下计划彻底破灭。这场战役被誉为三国时期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因其妙策和出色的指挥而被誉为中国军事史上的一场经典之战。


2. 建安之治


孙权统治下的东吴,经历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这被称为“建安之治”。在孙权的领导下,东吴实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制度改革,这些改革大大提高了东吴的经济和文化水平,使之成为当时中国南方的一个强大政治实体。同时,通过开展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开发,孙权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东吴的军事实力和治理能力,使之在与曹魏、蜀汉的战争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3. 张昭、周瑜建议南征


在孙权发起的“别漏山”之战失败后,部分文臣反对南征,认为这对东吴没有太大好处。孙权在危险之时听从兄长孙策的意见劫持文臣,替周瑜和张昭反复协商疑点,引申大谈“破釜沉舟”的办法说:“破釜沉舟没有不成功的迹证,我们如果投井毙命而胜利的话,那是矢志不渝崇高精神,坚守恒久的决策”。该议论使政府高层理解并支持他的决定。


4. 合纵连横


在东吴和蜀汉之间,存在着共同的敌人——曹魏,因此孙权采取了“合纵连横”的外交策略。在运用这一策略时,孙权与蜀汉的刘备联合,一同对抗曹魏。在此过程中,孙权还给予了刘备许多支持,如在刘备与曹操的交战中,孙权派遣了部队前往支援,最终刘备取得了重大胜利。通过合纵连横战略,孙权有效地削弱了曹魏,在东吴与刘备联军的协同作战下,挤压了曹魏的领土和政治影响力。


总结


孙权是三国时期南方政治家和军事家的代表,他所领导的东吴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孙权在治理江南地区时,实行多项有益的政策和制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治国效果。此外,在赤壁之战和合纵连横的外交策略下,他还为中国南方的政治和军事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