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革新》大宋是全新的

这是《易中天中华史》的第17本,易教授在江南某镇潜心学术,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写成此系列。

我想到本书中引用的一句话,能代表中国读书人的终极价值。所谓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宋一切都是新的。

提起宋朝,我们都会想到:“积贫积弱”四个字,全书没有找到这四个字,更多的提到“新”,也许,我们认识宋朝也应该用新的观点。这王朝能延续300多年,自有它的道理。

1.新生活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大概很少有人想到,与李唐处处相反的赵宋,竟是唱着这样的小曲开场。

宋代最有名的文学样式是宋词,宋词表达的更多是细腻的感情,对象可以是多年离别的丈夫或妻子,也可以是萍水相逢的江湖中人,甚至可以对青楼的红颜知己。

我想到苏轼的千古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大文豪欧阳修还为歌女写过词作: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短人肠。

时代的精神不在马上,而在闺房。

这是宋代人感情生活丰富的一些体现。自中唐以后,士大夫的心境已经发生变化,目光从外部世界收回到内心。

宋代的城市生活也是新的。

繁荣的商业,多姿多彩的娱乐生活,舒适的家具,让人羡慕。

宋代的城市早已没有了市坊和宵禁的限制,有了临街店铺和夜市,宋代商人地位更高,经商变得光明正大。

新的娱乐场所叫瓦舍,有各种娱乐活动,比如相扑和歌舞等,来时瓦合,散时瓦解。

高桌大椅也出现在宋代的家庭,显然比跪坐在塌或席子上更加舒适。可见宋代人极力追求的是生活的品质。

唯一能体现宋人雄风的是:刺青。

宋人酷爱刺青,甚至成为英雄好汉的标志。比如“九纹龙史进”。

文身一事在宋代可谓史不绝书,最夸张的,是“花腿”。从臀部开始,双腿刺青直到足部,每逢佳节便要出现在游行的队伍。

更奇葩的是一个名叫葛青的荆州人,身上二十多处刺青全是白居易的诗和画,号称“白舍人行诗图”。

2.新政权

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天中万国明。赵匡胤不过一介武夫,却开创了文采斐然的王朝。

陈桥兵变是新王朝的开始,我不再赘述。

关键是,在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经济凋敝,战乱频仍,如何长治久安?

宋太祖建国之处对子孙后代约法三章:

一 保全柴氏子孙
二 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
三 不加农田之赋

其实,没有哪个统治者是观音菩萨,也没有哪个统治者不喜欢随心所欲。能够像宋代统治者那样,为了长远利益而克制自己,在那个时代就算不错了。

有一次,太祖皇帝在院子里用弹弓打麻雀,一个名叫张霭的监察官员却紧急求见。原本兴致勃勃的太祖,只好放下弹弓接见了他。然而此人说了半天,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太祖大怒:你说的事有那么急吗?

张霭说:总比打麻雀急些。

太祖气得发抖,拿起斧柄就敲掉了张霭的两颗牙。

张霭却慢慢弯身捡起牙放在袖中。

太祖冷笑:怎么着,拿去做证据控告朕吗?

张霭答:告是告不了,但史官会记录在案的。

太祖只好赔礼道歉。

太祖是有脾气的,但为国家长治久安,他能克制就克制,书中像这样的故事很多。

中国读书人热衷于当官,不在汉或者唐而在宋,连视功名为浮名的柳永,最后也会求官。于是,就有了官本位。

宋代的称谓就可看出,皇帝叫官家,丈夫叫官人,顾客叫客官,观众叫看官,几乎弄得无人不官。官本位,这是宋代最普遍的社会文化心理。

原因很多。

首先是宋代官员之多远胜前朝,其次是待遇之高也远胜前朝。还有就是受到祖宗家法保护,永无杀身之祸,让人羡慕。更重要的,成为官员比以前容易。

容易是因为科举。

科举改变普通人的命运是在宋代。

考试内容上儒学成为官方唯一指定内容,大门向所有人敞开。

读书变得容易,当然要拜印刷术所赐。

宋代科举录取人数极多,太宗淳化三年竟达一千三百多人。考试也相对公平。

更重要的是进士待遇更高。

疯狂的例子是:榜下捉婿。

这也是宋代社会生活的一大奇观:每到放榜那天,京城的达官贵人和富商豪门就会倾巢出动,守候在新科进士走出皇宫的路上,从那些穿绿衣取的新贵们当中挑女婿。有些位高权重或者财大气粗的、甚至抓住一个就往家里拖。他们的女儿也坐在车里东张西望,看见中意的便让父亲去抢。

正如王安石听说:却忆金明池上路,红裙争看绿衣郎。

欧阳修,就是这样成为一位副宰相的女婿的。

3.新战略

大宋建国后采取的措施是加强皇权,分割大臣的权力,皇帝们还不放心,所以同时要重用文臣。

提防武将,重用文臣,加强皇权成为宋朝的战略。

这也是造成北宋大将狄青之死和南宋岳飞冤死的必然原因。

对于文臣,宋朝皇帝显得极度开明的,有时甚至到了纵容的地步。想贪污?可以忍。想经商?可以。想告老还乡?也可以。官本位实际上是文官本位。

除了这些之外,还给了免死金牌,两宋三百年没有文臣死于进言。

例如:神宗就是支持王安石变法的那个皇帝,由于年轻气盛而难免冲动。有次因为陕西用兵不利,要杀一个小官。不过他也知道这件事并不容易,所以第二夭上朝的时候,就特地向宰相问起:朕昨天批示要杀的人,执行了没有?

宰相答:正要上奏。

神宗说:怎么,有疑点吗?

宰相答:祖宗家法不杀士人,臣不愿陛下破戒。

神宗沉默良久,然后说:那就脸上刺字,流放。

这时,站在旁边的中书侍郎章惇(读如敦)说话了。

章惇说:那还不如杀了他。神宗问:什么意思?

答:士可杀不可辱。

神宗声色俱厉:让朕快意的事,一件都做不得吗?

章惇面不改色:如此快意,不做也好。神宗只好把一口气咽进肚子里。

4.收获

宋代的皇帝并非不能专制,而是不愿专制,他们大多保持克制,也可以说是被逼的保持克制。

国家疆域狭小,周围强敌众多。国内又有武将夺权的历史,为了政权稳固,皇帝没有选择。

这些新情况反而造就了宋代的繁荣与长达300年的国运,一件事要办好,不一定事必躬亲,坚持好自己的某些原则,给出该给的自由往往效果更好。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