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季 89|疫情下致孩子们的一封信

            做今日之少年,担明日之责任

                  ——疫情下致孩子们的一封信

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应该庆幸大家完好无损,还有机会享受现世安稳,即将迎来人间四月天;其次,应该向那些在疫情期间牺牲的医务人员致敬,向在疫情中失去生命的人们表示哀悼;再次,向伟大的祖国表示感谢,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们。尽管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如此猖獗,我们被重重的爱“包裹”的非常安全,我们应该庆幸:生在中国,何其有幸!

虽然我国的疫情形势有所好转,但境外的形势不容乐观,新闻中每天不断徒增的数据,足以说明这场疫情的来势凶猛。我国不断派出医疗队支援别国,不断捐赠医疗物资,足以证明一个国家的大国担当,疫情将全人类拴在一起,人类不再是单独的个体或者某个联盟的强势发展,而是实实在在的命运共同体。国家有如此担当,作为一名小公民——中华之少年,我们也应该向祖国学习,从小担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

少年强,则国强。

未来国家的发展不容置疑会落在我们少年一代的肩上,作为今日之少年,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成长为一名中华好少年呢?

此刻疫情严重,虽然我们无法端坐在教室里学习,但国家为我们开放了各种丰富的学习资源。所有的老师即使成为“十八线”主播,依然想尽各种办法,按时将知识传达给你们。毫不夸张地说,疫情对我们的学习丝毫没有影响,相反,这个时期,我们获得了各种更加优质的线上资源。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全中国所有老师、学生都在开展线上教与学,作为老师,我们每天在完成线上教学后,也要进行线上学习“充电”。前段时间,网上报道,离我们不远的一个县城,有位女大学生为了不耽误学习,能够按时参加线上听课,每天不得不穿着棉大衣在山上一待好几个小时,她的这种学习精神打动了不少网友,也深深震撼了我。据调查,我们所居住的地区,网络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全面覆盖,只要打开手机,随时随地都可进行线上学习,比起那位大姐姐,我们何其有幸!

但我并不觉得你们在线上教学表现很好,甚至可以说近来还有些懈怠。这场疫情,将会改变人们的多种生活方式,它将人们提前推到未来,未来学校将会发生很多变化。对于线上教学,你们不要以为这是暂时的,未来线上学习甚至会成为主要学习方式。如果说,平时在学校,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你就会成为一名好学生。可现在,一切学习都在线上,少了老师的现场督促,靠的全是自律,现在有多自律,未来就有多成功。线上学习,资源更加丰富,更加优质,我不知道云端那头的你们,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听课?也许穿着整齐的服装,也许在被窝里“蓬头垢面”,也许在认真听课,也许在挂机学习……线上学习,可以说是我们自律的试金石,而自律是成功的捷径。

现在,我就来说说你们这段时间的线上表现吧,可以说很不乐观。粗略估计,积极学习的学生占十分之三,被老师催促学习的学生占十分之三,装睡没反应的学生占十分之三,还有十分之一的学生永远有各种不参加线上学习的理由。千万不要为自己“偷懒成功”而窃喜,在学习这条道路上,谁也没有捷径可走。有句话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很少。

还记得线上教学刚开始时候,你们学习的那种激情澎湃的状态至今让我感动。可现在,多半学生开始倦怠、疲惫、爱搭不理。就拿我们近两次开展的朗诵活动来说吧,我很高兴同学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录制一个有模有样的音频,这一点你们每一个人都值得表扬,恭喜你们又学会了一项新技能。你们对于手机操作的熟练程度要高于你们的父母,这足以说明你们每个人都拥有超强的学习力。我相信,每一个音频都是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摸索出来的,录音、命名和文件发送,每个环节你们的操作都畅通无阻。

可是,从你们交的音频来看,大的错误很少,小错误却频频产生。有的同学有读错的词语,有的同学朗读匆匆忙忙,还有的同学太过随意……总之,所有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你们对自己的要求不够精益求精,在你们眼里,只是交一份作业,而非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你们可知,态度决定一切,只要用心,你们就是最优秀的朗读者。在假期,班里有几位同学一直坚持朗诵,他们进步很大,有的同学从不敢发声到现在读得有模有样,我的同学甚至一跃成为优秀的朗读者。我想,这个过程带给他们更多的是对享受自己的进步。

同学们,在这个漫长的寒假,我看到了自觉的孩子突飞猛进,被老师和家长催促的孩子还在原地踏步,从不交作业的孩子甚至连工整的书写都无法保证。

线上教学是弹性学习,只要你肯学,就能掌握大量的知识和技能。在这里,我还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的大量学习也都来源于线上。

同学们,线上学习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未来,会成为人们学习的主要方式。当我们适应了线上学习时,从一定程度来说,也就适应了未来生活。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线上学习一场讲座能达到多少人吗?少则几千人,多则几万人,可以看出,疫情下全民都在学习,那么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原地踏步呢?

同学们,《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中: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这个故事是说: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应当用新眼光来看到(我),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这就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故事。同学们,我们一别已经整三月,《大学》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希望他日重逢校园时,迎来的都是你们全新的姿态,同时也希望,线下的你们能够每天更新自己,收获自己,做一名优秀的中华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今日之少年,明日之栋梁。希望你们每一个人,从现在起,通过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用知识技能武装自己,肩负起今日中华少年之使命,成为明日之“钟南山”“李兰娟”。

2020年3月31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建安...
    月复几阅读 8,495评论 0 1
  • 1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掉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顺 3把长句改为短句 4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 5增添一些词句,使意思表达清...
    微笑_YH阅读 1,066评论 0 1
  • 今天下午入手一条魅族EPX2耳机,本来只是买来作为备用,不奢求有多好的音效,结果音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立体音质如...
    孤单双眼皮阅读 3,122评论 0 0
  • 1.早起上班准时到,虽然堵车 2.计划工作全部做完,感到困难的工作石门也处理好 3.了解百度推广百姓网使用,一个号...
    梁金刚阅读 60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