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古文,已经不记得哪本书里面了,老看见有喜欢一言以蔽之的,即一句话概括的意思,什么诗经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思无邪等等,读到礼记的时候,其一言以蔽之的是个问句而不是个陈述句“礼云,礼云,玉帛云何载” ,礼只是请客吃饭送礼么?
礼记里面还有一句话被引用的比较多,“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与论语中的“食色性也”一个意思。换句话说,这世上有多少男女情感事,就有多少饮食风云,且只多不少,吃货很正常,毕竟饮食排在男女前呢,饱暖才思淫欲哈。
终于点题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礼之起源,源于饮食,这应该是最早的古代官方版吃货的自我修养了。
我不是一个吃货(我可能是一个睡客),或者说还不够格是一个吃货,但我很喜欢吃货,觉得他们身上有烟火气,接地气。
我印象里比较深的吃货却有几位 ,苏东坡,袁枚,李渔,汪曾祺,因为啥,,这些吃货他们不仅会吃,而且还不忘记吃完回家写总结,虽然浩浩汤汤中华几千年历史里,伴随着菜米油盐与刀光剑影里面的有名和无名的吃货太多了,但这几位我觉得是我心目中饮食与生活,饮食与品味,饮食与自然,饮食与美学的代表了。
壹
这些人里面,最先知道苏东坡是个吃货,虽然在文章才情上他装的一手好逼,但在饮食生活上,在士大夫阶层里,他真的是一箪食一瓢饮的典范(我怀疑是其小时候三白饭模仿颜回留下的后遗症),一股清流,他吃饭就饭论饭,这点上不像一些其他吃货喜欢借吃饭指东打西,醉翁之意不在酒!苏东坡不是,他完全是以吃解闷,这绝对是当今吃货绝大多数的代表(笑)。而且吃一个研究一个爱一个,善于发现生活的乐趣,,善于于无声处闻惊雷。
在他花甲之年,被贬岭南,居惠州,因为贬官不能争购肉只能捡些肉骨羊脊,但其在与弟弟子由的信中,却分毫无叙述生活之苦,反而给他分享烤羊脊美食。
特别谈到说 "得微肉于牙綮间,如食蟹螯逸",现代人读起来特别容易联想到金圣叹临死前的 "花生米与豆腐干同嚼,有火腿滋味",有异曲同工之妙,你说这是故意借饮食荒诞表达无奈不满,还是彰显其热爱生活不坠青云之志? 如果是三个总裁接到老哥这封信应该会热泪盈眶。
这算不算是一个吃货的自我修养!
金圣叹批水浒(最是坚守内心难)
他的吃货日记,《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贰
作为一个吃货首要条件就是好(四声)吃,这一点袁枚具备,他自述 好吃,好X,又好书。
袁枚的小日子就跟苏东坡不一样了,30来岁就提前办了离退休手续,过起了“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他也同样才情横溢,与同时期纪晓岚并称南袁北纪,前者工作之余寄情美食,后者寄情男女,合起来就是饮食男女了,袁枚既无案牍之劳行,又无处江湖之远之忧思,自然有条件有心情追求更高的吃货标准,追求吃的色香味俱全了。
别装作不认识他,小学课本里面,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就是他的手笔。
并且袁枚还花几十年收集小食谱,整理成《随园食单》,这可以说是清朝单机版的大众点评了,还以伯乐之姿态挖掘庖厨(王小余),能吃能赏,自诩风流。
我小时候欣赏袁枚有一个小私心是因为他说豆腐煮的好,远胜燕窝。在我没吃过燕窝的之前,就经常拿豆腐安慰我自己,那这燕窝也不咋地嘛。
而且他还是第一个我知道的公开搞饮食科普的,什么文明用餐啊,根据时令饮食啊,要讲卫生注重营养啊,等等,比方舟子操心多了,专业多了,这些我都很同意,我是从啥时候觉得我跟他这种吃货不是一路人呢?是看到他提倡说,切葱的刀,断不可切笋,捣椒之臼,不可以捣粉,,,我就想完了,这样一套厨房餐具配备下来,那还不跟现在玩单反,玩hifi一样,孤独终身啊,分明引我入坑 。
叁
李渔也一样写吃货总结,《闲情偶寄·饮馔部》。如果说苏东坡的各地辗转是无奈之举,那李渔就是欣然为之了,每日里带着戏班子满世界跑,每到一个地方一定要搞来特色美食尝一尝,这应该是比较早自费版的一县一品雏形了。
其实袁枚对饮食研究个人感觉比李渔更体系些,谈吃货不好绕开他,但是越了解李渔后我毅然决然"抛弃"袁枚的投入到李渔的怀抱。为啥,一则李渔更崇尚自然原生态,“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而且寻找美食方法也是亲自去产地哈,这与我们三个总裁初衷理念何其相似呀,哈哈。
另一个他有悲悯心,这尤为难得,记得李渔似乎写过鹅掌,谈鹅掌的一种制作方法是,鹅不杀死,只用沸水烫鹅脚掌,往复几次,可得最美味,李渔知晓后,不忍心吃鹅掌,这是我第一次对“见其生而不忍视其死,闻其声而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有案例性的理解,他可谓是深情的原生态吃货!
肆
汪曾祺就也不太喜欢袁枚,他觉得袁枚道听途说也不会动手,就是个嘴炮,盛名之下其实不符,,而汪老自己除了会吃,懂吃之余,有一长处他会做,而且大都是家常小菜,这就非常契合我这样的普通劳动人民群众的趣味了,不就豆腐啊,蘑菇啊,小萝卜什么的,我也可以上手练啊。
小时候无意淘到一本语文课本,里面有他的一篇文章,端午的鸭蛋,看得我久久不能忘怀啊,我也不知道我喜欢吃咸鸭蛋是不是看了他散文的影响,但是后来搜罗了市面上不少盛名在外的高邮鸭蛋,北海鸭蛋,都感觉一般,可能是因为没有像现在三个总裁一样去原产地,难以淘到尖货吧。
汪曾祺的散文我都是当做食谱来看的,他有一首诗,我也是很服气的,"草原的花真好看,好像韭菜炒鸡蛋",吃货的气息扑面而来,跟我小时候看的一个打油诗,"一颗枇杷树,两个大丫丫",有得一拼,让我引以为同类,帮他带盐(代言),他不是吃货谁是吃货?
中庸有说"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这可能是对吃货的一个充要筛选条件,大多数人只知道胡填海塞,能品出其滋味的人少呀,汪曾祺就属于能品出滋味的,而且他对滋味还是念念不忘的,滋味都与生活相关,都能从蘑菇要用冷水泡说起,,,
文字之美与饮食之美真是一张一弛,全世界只有中国认为文化出自饮食,是有很大道理的,我觉得也是很正确的!吃货一定要文艺,不然那和饭桶有什么区别呢?哈哈哈,哈哈,作为吃货的您得学习他们吃完回家要写总结的生活态度,然后可以分享给三个总裁(公众号:三个总裁),再送您更多高品质美食!
关注三个总裁,分享原生态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