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朋友圈,一个在私立高中任教的同学发出一组图片,学校在组织今年高考的百日誓师大会,场面壮观、标语煽情,一张张莘莘学子充满梦想和激情的面孔是那样的动人。
我一直认为,了解中国一定要了解高考,了解中国一定要了解春运,了解中国一定要了解长城和天安门。
不由回想起我们当年经历的高考,那时候除了师范,国家已经不包分配了;那时候金融是热门,带个商字的专业都很紧俏;那时候在小县城,家长虽然关注但没过高期望;那时候高三最后一学期,基本就在等待高考。
老师的无力感
当年小县城的高中老师基本是中师毕业,从小学教到高中。他们和学生一起成长,个别优秀的学生解题甚至比老师还快。正如韩愈《师说》所言: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所以面对高考,不单学生迷茫,老师也无所适从。就象棋盲面对阿尔法狗,不知该如何落子;就象吃瓜群众参加中国诗词大会,带本大词典也不知翻到哪页……当然,笔者不是否定老师,客观评价,当年优秀的老师还是很多,只是面对举国应试机制,当年确有许多老师有不适应感。
家长的期盼感
家长们多半读书不多,但多数家长崇尚读书,坚信世间第一等事是读书,坚信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坚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象现在那批不喜欢读书的毛孩长大了当家长,对子女读书报无所谓的态度,认为读书无用读书多不如挣钱多。当年的家长发自内心尊重老师尊重读书人,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专心读书金榜题名。小县城出个北大清华学生会流传多年,成为家庭教育必引的经典。有的人家一出就是好几个读书人,受到大家的无限尊重;有的人家一个读书人也出不了,只能暗自神伤。
学生的机械感
高中学习岁月,充满了忙碌和忧虑,总有课文和单词没背完,总有模拟和仿真没做完,总有教辅和课外没看完,然而不管你怎么写写写做做做,却始终离隔壁老王家的孩子有差距。其实在小县城,高三下学期老师基本就不教新东西了,上课基本就是翻来覆去的考试,人教北师大湖北黄冈,一摸二摸三会考,学生成了做题机器,有的选择题成了老熟人,见面就知道选ABCD那一项。各种答题技巧满天飞、各科考试分数反复比,所有人唯一的使命就是考考考,好象人生的荣耀就在此一举,考好则荣、考砸则耻。
然而高考远远不止这些,回过头来,高考成了学生时代的标记,高考成了终生难忘的回忆。夹杂着对未来的迷茫和憧憬,对初恋的不舍和期盼,我们经过高考,走向成熟。
不由想起一件令人深思的往事,当年高考在7月7、8、9号,这几天正好也是县城好单位招考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日子。于是问题来了,普通人家的孩子是放弃高考呢还是放弃招考?还是小县城小干部成绩不好的子弟简单,他们的高考就是招考,高中毕业之时就是就业之日……
( 旧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