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是我们基本每天会吃的食物,但是蛋黄和蛋白的性质不一样哦。
清代医家黄元御认为:鸡蛋黄味甘,微温,入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经。
黄色为土之色,可以补脾胃津液,降浊阴而升清阳,腹泻、呕吐时适用。这里的腹泻不是突然吃坏了东西的腹泻,而是用于虚证。
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也用蛋黄止泻,适用于久泻不止,肠滑不固。
生山药30克,去皮碾碎,煮沸,不停地搅动,煮沸成粥,再将3个熟蛋黄捏碎,加少量白糖调味,空腹时吃。
本方具有健脾补虚,固涩止泻的作用。
黄元御提到:蛋黄煎油治小儿湿热诸疮,甚效。
蛋黄油首载于南北朝时期的《备急千金要方》,具体做法是:鸡蛋煮熟后,单取蛋黄置锅内,以文火加热,待除尽水分后,改用大火熬制,至蛋黄油出尽,过滤后,将蛋黄油装瓶。
蛋黄油性平,味甘,具有解毒消肿,敛疮生肌的作用。皮肤烫伤、冻伤、皴裂可用于外涂。
鸡子白就是鸡蛋清,味甘,气腥,微寒,入手太阴肺经。
蛋白生时透明,煮熟色白,像天之清气,天对应的是肺,白色对应的也是肺,所以它可以治与咽喉、声音相关的病。
善消肿痛而利咽喉,清肺金而发声音。
《伤寒论》中苦酒汤就用到鸡子白:治少阴病,咽中生疮,声音不出者。以少阴水不济火,而火反刑金。半夏开通胃络;苦酒敛心火归根;鸡子白清肺金。
陆清洁先生对于少阴咽痛的描述值得参考:少阴喉疮,喉干咽痛,睡起干燥较甚,痛微,时作时止,溃烂处色呆不鲜,不能言语,声不出,此乃阴邪上结,虚火不降,与毒火凝聚者不同,不宜寒下,当用苦酒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