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向我咨询一个问题:家有四套房,自己住一套,老公有工作,孩子也大了,自己家里呆,租金二十万,该不该去工作?感觉这是来拉仇恨的。有人就说了,不工作怎么可以?不接触社会人要木掉的。就算老公一年赚30万,家庭年入50万不够,小孩子读书、养老,以后花钱的地方多着呢?那么,我来看一看,假设她去工作了,会有什么样的场景。
你比别人少活两小时
朝九晚五,是个美丽的传说。回到现实中,是朝七晚七。现在城市越建越大,交通越来越堵,多少人在路上,呼吸着尾气,浪费着生命。坐公交车,一路颠簸,拥挤不堪,人贴人、人挤人,再来个咸猪手,一大早就心情落到了低谷。坐地铁,上上下下电梯,排着长队安检,同样挤满了人,下了站点还得走几步,遇上风吹日晒,狂风暴雨,搞得狼狈不堪,还得笑面对人;开车,别管你是开保时捷,还是开奥拓,遇到高峰期,老老实实堵着,万一碰上个电瓶车,迎面来刮擦,瘫倒在地上,你就算摊上大事了。
有句话说得好,不要在奋斗的年龄选择了安逸。但你都得到了安逸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去赚几个辛苦钱?
现在就业形势并不好,多年没工作,出去能找到什么岗位?要说工作了,就能接触社会,那是扯淡。渡边淳一的自传体小说《何处是归程》,描写了他为了追求文学之梦,在三十五岁时毅然放弃了大学医院的外科医生工作,来到东京奋斗的历程。他为什么下这么大决心?因为每天上班下班,连站台等车的都是同一批人。为什么有的人十几二十多岁,就很灵光,有的人到了五六十岁,还是很木讷。因为有些工作,每天对着同样的人,做着同样的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闭目塞听、无处可逃。这样的生活,在职场中的人已经经历过来,还想再来一遍?
不工作干嘛?
年轻的时候,钱比较稀缺,只能拿时间换钱;年纪大了,时间就很稀缺,就拿要钱换时间。有的人个性签名是“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恬淡心境,但回到工作中就是“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的豪情壮志。当你感到身体疲惫时,感到工作乏味时,突然给你个总监当当,就又兴奋起来了。
世界上有那么多美景,那么多地方,你真该去走走、去看看。当你在埋头工作时,乌斯怀亚开往南极的邮轮正在启航;当你与客户周旋时,金秋俄罗斯如油画般美丽;当你在加班加点时,青海油菜花一望无际地盛开;当你在应酬饭局时,日落的吴哥窟倒映在铺满晚霞的水中;当你在赶早班车时,鸣沙山月牙泉相依在戈壁;当你在召开会议时,乞力马扎罗山的雪映衬着蓝天白云;当你在奔波出差时,奥斯陆的极光照亮了寒冷的夜空。
在家陪陪家人,是你夺不走的财富。夫妻之间的关系,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关系。有的人为什么会家庭不和、相对无言,因为工作的压力、婆媳的关系、孩子的教育,都会给平静的生活,带来一波又一波的涟漪。每天踩着高跟鞋,赶着场子跑,回来想歇会,孩子追着跑,累都累死了,你还要我貌美如花、善解人意?
不工作会钱少吗?
最后,讨论一个严肃的话题。不为别人工作,会活不下去吗?读过《资本论》的人,都记住了剩余价值这个词。剥削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剥削你的时间。西方企业家为什么能富过三代?这与西方储蓄率低和房产自有率低有关,因为不断地制造出新的消费品来,让你去消费,存不下钱来,你就安安心心打工了。
有个老板说,年轻人不该买房,把精力花在工作上。我说,你把自己的房子卖掉先?老板不希望自己的员工有太多钱的,因为你有了资产后,就有了独立的思想、生活的诉求,就不是一台疲于奔命的机器,老板总喜欢给你愿景,给你许诺,才能让你疲于奔命、无暇思考。
有人说工作能给你高收入、高回报。某里公司传说收入很高、股票很值钱。有个资深员工,顿感身价倍增,股票一套现,凑足千万现金,全款买入某花园洋房。还没得交付,就来到处炫,瞬间有种置身上流社会的感觉。一打听,这哥们全部身家就这么一套房,还是毛坯的,装修就要上百万。
这世界是公平的,账面上给你巨额财富,你也只是个保管员。这类花园洋房,不论是投资,还是自住,都是劣质产品。因为后面有高层,没有精装修,二手想卖出,实在比较难,有钱人不会花上千万买二手房,还是毛坯的。在职场上混,年纪大了以后,万一被人一脚踢开了,守着一套房,还没买保险,等于是在裸奔。
文章开头这位有四套房的全职妈妈,才是懂投资、懂生活的人,犹如一支舰队,可攻可守,进退自如。想提高收入,卖掉一套住宅,换两套酒店公寓,瞬间租金就上去了。想改善生活,卖掉一套老房,换上更好的新房,日子马上上台阶了。
停下来是为了更好的前行。经济有周期,赚钱有套路。未来,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会成为主流。前两天,和一位工艺美术大师聊天,他一天的工钱是1万元,手下的徒弟是1600元一天,说明有一技之长是多么重要,当然要成为大师,需要经年累月的努力。学一门手艺,开个烘焙工作室,借势宣传下,如果做得好,收入也不低。要是没有四套房,怎么办?提高收入是王道,不要急,你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在没有保障的情况下,退休是很无聊的,更是很无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