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年级习作的编排特点

三年级开始习作,不再是语文园地中的板块,正式成为一个和阅读、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并列的一个独立栏目。也就是说习作的重要性有了较大的提升,那么中高年级的习作在编排上又有哪些特点呢?

一、遵循读写结合,兼顾读写分编的原则编写凸显训练的系统性

在阅读中学表达,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阅读和习作,各有各的训练体系,有时可以同步进行,有时又可以不同步。统编教材就遵循读写结合,兼顾读写分编的原则进行编排。读写结合强调从阅读中学表达,保证了阅读和习作的同步进行,相互促进;读写分编保证了阅读和习作纵向训练的层次性和序列性。

并非所有的单元都能够读写结合,读和写还要遵循各自的规律,如果两者不能结合也不要勉强。在统编教材中习作和阅读相互关照,又各自独立。统编教材,注重阅读和习作相互关联的,同时又重视其相对的独立性,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部体系,使必要的习作能力得到专门训练和应有的发展,使表达系列体现出层次性和发展性。

二、增加习作密度,习作与阅读并重

统编教材重视习作,力求习作和表达并重。自三年级起,每个单元编排一次单元习作,而且有一个专门的习作单元。教材还根据课文情况灵活的安排小练笔,促进读写结合由读学写。

小练笔共有两类,一类紧密结合课文,安排在课后练习题中,一类结合语文园地,安排在课后词句段运用中。

统编教材,在原有的单元习作基础上增加了习作单元和小练笔,增加了习作练习密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增加了具体明确的习作要求

统编教材的习作要求更加清楚,具体习作的指向性更具体明确。首先,习作要求体现在单元导语页上,单元导语页上的第二条就是习作要求,这样的编排让单元习作要求清楚具体。

习作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第1部分创设活动情景,提出习作任务,明确写作内容;第二部分提供表达样例,拓展习作思路,加强过程指导,解决怎么写的那问题;第3部分提示习作后要展示交流,凸显交际功能,培养自主修改的意识和习惯。

统编教材,无论从单元导语页上,还是从习作栏目的编排上,都体现出习作要求更清楚,习作目的更明确的特点。

四、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分享,培养自主修改习作的习惯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修改出来的。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五、重视实用类习作

小学习作教学以记述文为主,习作大多是服务于生活,我们的现实生活离不开文学化表达。也就是说,准确的说明,正确的表达,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非常重要。

总之,统编教材遵循读写结合兼顾读写分辨的原则,体现教学系统性,增加习作密度,力求阅读与表达并重,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分享,培养自主修改习作的习惯,注重学生实际生活需要,增加了实用性文体的练习。统编教材按照一定的梯度循序渐进,统筹规划,体现了习作目标的层次性与发展性。

读书感受:习作教学是中高年级的语文学习重点,也是难点。阅读与写作并重,通过阅读帮助学生学习写作,统编教材,针对每一单元的课文内容,设置了不同的习作要求,有针对着每一篇课文,课后都有练习,在单元导语页上有明确的习作要求,这样教师在教学时能够正确把握目标,明确要求,前后联系,并且在实际教学生活中引导学生去实践运用形成能力,特别是结合交流平台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教师在教学时结合每一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前后联系,融会贯通。这一部分的内容也需要静下心仔细阅读体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