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冰雪译文】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一、儒的概念:
儒在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当世时,应该是——一种行业协会的名称,就像现在分IT、教育、制造业等,后面逐渐演变成学派之称,如分成儒释道、兵墨杂明家等。
刘宗周曰:“学以持世教之谓儒,盖素王之业也。”当时的儒者大都是学内圣外王、安邦定国以便经世致用。邦有道,出;邦无道,藏。
二、儒的分类
《四书解义》把君子儒、小人儒定义的相当清楚:
君子儒——用心专在为己,不求人知;凡理有未明,行有未修,无不切实讲求,绝无“干名求誉”之心,此君子儒也;
小人儒——用心专在骛名,不肯务实;若知得一理,行得一事,便欲沽取声誉,绝无“近里著己”之意,此小人儒也。
此处的君子儒、小人儒,是从器量见识、规模度量而言的。前辈约有两义:一指儒者所志在大道和小道之分(或者说务本和趋末之分),一指儒者为己不求人知和为人以求名利之分。其实二者本身是统一的。君子儒者,所求在己,志向高远,规模宏大;小人儒者,志在小道,规模狭隘,所求在外。
可惜,星转斗移,时代变迁,古之学者为己,这个“己”并不是今天的这个涵义——浑身每一个毛孔都散发出“私”字的那个自己,而是孟子的为求“放心”而已,也是王阳明的致良知,也是达摩西来意的廓然大公,也是古来圣贤皆寂寞的万物一体民胞物与;但,今之学者却是为“人”,是他人、是别人、是外人,甚至是“非人”——为他人的认可和点赞、为外人的所谓貌厚深情眼光和各种各样的惠誉加身,为著作等身身价陡增换来的聚光灯高冷及嚣张,为互联网大V千万粉丝的网红喝彩追捧关注……
《论语注疏》云:“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者,皆谓之儒。但君子(儒)则将以明道,小人(儒)则矜其才名。”古人君子以财发身富润德,修齐治国平天下;今人大都以身发财富润屋,游艇商务机游学去美国。
【附录文献参考】
陈祥道曰:古之儒者,一而已矣。《周官》“儒以道得民”,则凡以非道得民者皆非儒也。后世浇漓,而道术将为天下裂,于是有君子之儒,有小人之儒。君子之儒惟务本,小人之儒在趋末。
李炳南曰:儒者,其学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儒者,为治国平天下而学,以利天下人为己任。因此,须学大道。小人儒者,学为自己正心修身而已(按:且有不学者,伪学者)。子夏文学特长,孔子希望他进而学道,以资利益人群。故云:汝要学做君子儒,不要学做小人儒。
张栻曰:儒而有君子小人之分者,固不越乎为己与为人也。小人为其所见之小耳,区区以为人为心,不亦小乎?
《论语述何》曰:君子儒,所谓“贤者识其大”者;小人儒,所谓“不贤者识其小”者。识大者方能明道,识小者易于矜名。
程子曰:学以为己,君子儒也(明道);学以为人,小人儒也(名利)。
《论语正义》:子夏于时设教,有门人,故夫子告以为儒之道。君子儒,能识大而可大受;小人儒,则但务卑近而已。
孔安国曰:君子为儒,将以明道;小人为儒,则矜其名。
谢氏曰:君子小人之分,义与利之间而已。又曰:子夏文学,虽有馀意,其昧夫远者大者,故夫子以是广之与?(《温故录》:子夏规模狭隘,盖未免过于拘谨,故圣人进之以远大。)
陈祥道曰:荀卿言有俗儒,有雅儒,有大儒;扬子又言有真儒。真儒以性言,大儒以业言,雅儒似君子,俗儒似小人。
《四书解义》曰:此一章书是孔子教人以真儒之学也。夫此君子、小人(儒)之分,在一人为学术之辨,在天下即为世道之关。诚用君子儒以实心行实事,则天下咸被其泽;倘用小人儒以伪学窃虚名,则天下胥受其患。用人者亦何可不审其微而慎其选也哉?
徐英曰:君子志其大者,小人志其小者;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儒者,志其大者而为上达耳;小人儒者,志其小者而为下达耳。君子儒通天人之故,而达性命之理;小人儒习章句之学,而详籩(biān)豆之事。此君子、小人不必为贤不肖之对称(chēng)也。
蕅益大师曰:从性天生文章,便是君子儒;从文章著脚,便是小人儒。即下学而上达,便是君子儒;滞于下学,便是小人儒。若离下学而空谈上达,不是君子儒,亦不是小人儒,便是今时狂学者。
为人而学者,自私自利,虽能立功业致声誉,而其为卑暗浅小甚矣。
钱穆曰:或疑子夏规模狭隘,然其设教西河,而西河之人拟之于孔子。其从学之徒如田子方、段干木、李克,进退有以自见。汉儒传经,皆溯源于子夏,亦可谓不辱师门矣。推孔子之所谓小人儒者,不出两义:一则溺情典籍,而心忘世道。一则专务章句训诂,而忽于义理。子夏之学,或谨密有余,而宏大不足,然终可免于小人儒之讥。而孔子之善为教育,亦即此可见。
【本章书目】
《论语集解》《论语注疏》《论语集注》《论语全解》《论语讲要》《论语新解》《论语正义》《论语集释》《论语点睛》《论语会笺》《论语述何》《癸巳论语解》《四书解义》《此木轩四书说》《温故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