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沙牛老师的21天清单训练营,了解了清单阅读法的核心内涵,就很期待可以有机会跟随沙牛老师一起,进行好书共读活动。《认知天性》,是本次共读的书目,去微信读书找到,就跟随进度要求,每天读书在幕布记笔记,提交作业,到昨天读完整本书内容,完成每天的打卡任务。6天,从头开始,读完这本案例丰富却理念跟以往认知有所背离的书,真的是一次挑战,尤其是同步每天在学习手绘天天提交作业。
本书8章内容,前2天共读每天读2章内容,后面4天是每天读1章内容,所以,开头对大家都是蛮有挑战的。本书阅读中,收获如下:
1.集中练习无法产生长期记忆
研究发现,集中练习和反复阅读,尤其是考前填鸭式准备,这些学习方式在短期效果好,但很快就会被忘记。书里介绍了研究者的实验,证明重复本身并不能带来出色的长期记忆。读完这个观念后,我开始自己的思考,我个人觉得不能全盘否定集中练习和反复阅读,得看这个集中练习和反复阅读时候,我们是如何去进行的。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对书里的内容有点不那么喜欢了,觉得书里写的有点片面,可是因为参加共读活动,需要完成共读,而且我也带着自己的好奇,想看看作者如何去论述自己的观念,就继续读下去。
书里提到元认知会带来学习假象,让我们误以为自己学会了弄懂了,可实际上我们我们并不真实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所以,我们需要检索式学习。
2.检索式学习和穿插练习
本书案例蛮多,尤其是涉及不同领域的内容,还写的特别专业,虽然增加了我们的阅读理解难度,不过,透过案例看结论,倒是引发我们对结论的好奇。
检索式学习:就是说不能一味只阅读看书,还需要进行考试或者小测验,就是给出一些问题,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让我们去回忆前面所学的知识,帮助我们了解哪些是我们已经学会了的,哪些是我们还不知道的,对这些没有掌握的内容,我们可以再去进行学习,最终达到掌握所有内容的目的。检索式学习,可以强化记忆,阻止遗忘。在进行检索式学习中,可以安排时间间隔,这样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考试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本书提出了让我最初看到惊讶的论调,可是仔细想想还真的有道理。如果不考试,估计很多时候我们就不会去学习,尤其是不会去学习那些我们不感兴趣又有挫败感的内容。最近我自己也对此有所感悟,比如,我们会为了拿到某个资格证书,去认真学习准备考试,达到系统学习又提高自己的目标。而没有考试,虽然说可能喜欢,但会有点随心所欲了,偶尔翻翻书,结果过了很长时间,书还是崭新的,只能看着人家考试拿到证书,然后心生羡慕并检讨和自我安慰了事。考试的核心内涵,其实就是检索式学习,帮我们判断所学,该理念适合所有学科,可以发现并巩固薄弱环节。
穿插练习:学习中,有穿插不同的内容,而且内容是多样化的,可以起到全面提高的效果。最初看到这个说法,觉得不是很赞同。比如,弹钢琴的练习中,我们需要集中练习某一小节内容,熟练之后,再练习后面的内容。如果像书里提倡的,穿插练习,结果是整个晚上练习下来,可能哪个小节都不熟练,达不到练好的结果。可是看书里的案例,说运动员训练,可以穿插不同的训练内容,觉得又蛮有道理的。于是想,究竟是哪里不对劲的?我的想法是,在最初的学习中,我们可以采取集中练习,想让我们接触和了解这些内容,而在拔高阶段,可以采取穿插练习,因为对每个穿插内容已经熟悉了,所以,在穿插练习过程中并不会特别吃力,也就是说,我们整个的学习过程,可以采取集中练习与穿插练习相结合,用集中练习来打基础,用穿插练习来提高升华,这是我的想法,觉得在学习中其实老师们也是这样运用的。比如,每个知识点最初就是一个个讲,学的,而到每章总结或者学期末的时候,老师就会穿插练习,来个整体提高。
细化知识:就是在理解新知识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和已知联系起来,可以牢固掌握知识。读到“细化知识”这个说法,最初不太理解,看完内容,觉得跟我们平常说的思考是一样的。所以说,反复阅读并非都不值得提倡,关键是怎么操作,如果是边读边思考,也就是“细化知识”,那这个反复阅读就是可以掌握知识并建立起长期记忆的。
3.构建心智模型
建立心智模型:从新知识中提取关键概念,并把这些概念组成一个心智模型,同时把这种模型和已知联系起来,可以利于我们掌握复杂知识。心智模型,其实是外部现实在心理上的一种表现。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心智模型呢?书里用棒球手击球来举例,棒球手需要在训练中构建不同的心智模型,比如,跑垒的心智模型——牺牲打还是避免“双杀”?还有判断对手的心智模型——后撤防守还是进迫防守?等等,要打出一记好球,经验丰富的球手可以轻松获得,而经验不足的却无法获悉球场上中下多变信息并做出准确判断。
那么,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如何去建立自己的心智模型呢?其实,我们每次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反生变化,也就是说智力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后天通过努力来提高和改变的。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被一点一滴的存储进大脑里,可以帮助我们开发心智模型,并获得各种对应的能力。所以说,在我们觉得自己学习吃力的时候,其实是我们在学习非常重要的东西,会帮助我们提高自己。老师在答疑里也提到了,有的伙伴说阅读《认知天性》这本书觉得有难度,那就需要以后多读类似的书,进而建立起我们此类书的心智模型,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建立心智模型的过程中,我们不要怕犯错误,因为犯错误并改正错误,是搭建通往高层次学习的桥梁。正是感觉到学习更吃力时,记忆才更为长久、牢固。
4.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
主动学习可以帮我们创造掌控感,从而能建立起对应的心智模型。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资源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塑造了我们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包括分析型、创新型和实践型,你属于哪一种呢?那就去好好阅读本书吧,你会有收获的,我就不剧透了。
5.不同人的学习策略
读到最后一章内容,觉得读起来没那么评判了,就是说书的内容开始吸引我,让我觉得它是本书的精华所在。书里有给学生、职场人士、教师、培训者的学习策略,内容很丰富,也很具有操作性,我在幕布里列了清单。读完这部分内容,让我觉得可以放下开篇的评判,看到本书的精华,所以,特别推荐你读,或者,你其实可以倒着读本书,就是可以先读最后一章,这样,你的感受就跟从头阅读,大大不同了,你乐意去尝试和挑战读这本有点烧脑的书么?
回头来看,本次共读不仅仅是对清单阅读法进行实践,老师每天打卡作业出的那些题目,其实就是《认知天性》这本书里提到的检索式学习方法,用这些小题目让我们去回忆书的内容,便于我们认真阅读之外,还让我们跟着题目来检索自己是否已经把树立的内容变成自己思维的一部分。
最后,跟大家分享书里的一句话——“你要让你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在脑子里随时待命,这样你才能在以后遇到问题时,思路清晰,并抓住解决问题的机会。”所以,让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来丰富我们大脑的储备,以应对瞬息万变的未知,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