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乌镇以后,在先游东栅还是西栅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踌躇之余竟然结果意外的发现了南栅这处还未被雕琢的地方。如果你来过这里,你才会发现古镇原有的美丽。
从东栅那边穿桥而过,慢慢的走,慢慢的走,你会看到这样一处地方。没有络绎不绝的游人,有的是历经岁月的青石板路,两边林立的老屋,随处可见的小巷。傍晚的老街,是安静的。
老街的另一边是河,河水静静流淌,不急不躁,尘世的喧嚣与这里无关。无论外面的城市有多少高楼大厦平地起,它却依旧白墙黛瓦,保持着最原始的纯粹。
这里是朱家老宅,一座经历了风霜的宅子,我的技术浅薄,拍不出它走过的岁月。这粗粗一角,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晚清时代的宅子,曾是当时乌镇的第二大户,它的兴衰荣辱老街都看在了眼里,曾经的“朱恒利染坊”名噪一时,在文革时期却连一块金匾都不能完好保存。曾经的繁华与现在的衰败,何其哀哉。
如果你走进老宅,你会发现屋前屋后都收拾的干干净净,你会看到鱼缸锦鲤青荷,带着小资情调,却又有着大家的儒雅。而屋内有着许久之前的老物件,很多东西是你未曾见过的。我最喜欢的是里面挂着的那件旗袍,穿旗袍的女人是优雅的。透过上面的花纹,我仿佛看到了宅子的女主人穿着旗袍走在宅子里,顾盼生姿的样子。如果你喜欢,不妨去看看。
这里是张家老宅。乌镇有句话叫做“徐东号的牌子,张同仁的银子”。以前张同仁开了乌镇唯一的一家钱庄, 可想而知这所宅子也是繁极一时的。从这精致的雕花中还是可以看出这所宅子的讲究。
这所老宅里有着乌镇仅存的石雕门楣,上下五层,每一层的雕刻极尽讲究,每一个雕刻都有深意含在里面。可惜,这样一块经历了张家兴衰的砖雕也有部分在文革时期被破坏了。让人不禁唏嘘有多少老物件在文革时期毁于一旦。所幸砖雕还能幸存,虽有损伤,却依旧能看出它曾经的繁荣。现在依旧可以看到上面题着“长宜子孙”四个字,一个延续了几百年的美好愿望。这里,依旧有着张家后人守在这里。
透过长廊走入后院,原本有一个大院子,后方却有很大一块被改造成了停车场。悲也!这所宅子极大,却很寂寞。它孤独的守在这片土地上,以前的主人已不在,不知道它是否会想念。
我的知识浅薄,怕讲不好张家老宅,冒犯了这所宅子里的美好,有机会去听听张家后人怎么说的吧。
练水西来,烟色霏微开爽气;绣溪东去,日华荡漾涌晴澜。
这是浮澜桥东侧的对联,去这里的时候我并未注意到,是后来查阅资料时看到的。
它从南向北横跨在古运河上,是乌镇最古老的一座桥了,在正德十三年重建之时被更名为福昌桥。但请不要忘了,它也叫浮澜桥。相传,这座桥是浮澜先生壶敏所建,为感恩他的善举,老百姓一直叫它浮澜桥未曾改口。只是不知道在经过岁月的变迁,还有没有人会记得它叫浮澜桥。
桥上原本是有十二只石狮子的,可惜有三只毁在了日军的炮火之下。十二只石狮虽不再圆满,却无损浮澜桥看过的岁月。或者,缺少的那三只正是它走过的变迁。
这条小巷有一个很美的名字,浮澜桥弄。名字源于一旁的浮澜桥,浮澜桥又缘起于浮澜先生。小巷与南大街一起历经岁月,看日升日落,星辰变幻。浮澜桥,浮澜桥,浮澜桥弄看三生。
这些是我走过的乌镇。在我看来,乌镇东西栅美则美矣,却少了一份灵动。意外发现的南栅,没有游人如织,没有商铺林立,感受到了真正的乌镇生活。安静的街,古朴的桥,寂静的宅,斑驳的墙,都是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