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需要学习,育人先育己

今天又与儿子闹矛盾,读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所感悟。认识到自己在教育中存在不少缺陷,与大家共同学习原书精华。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不需要经过培训和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相对于孩子,其实有的父母更需要教育和成长。

对待孩子,父母首先要学会的是尊重。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或是成年人喜欢捉弄孩子。

但作者认为,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

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作者有两个同事很喜欢和作者女儿说话,但同事不是正常地和孩子说话,总是把孩子当个小动物一样捉弄。

比如装出很凶恶的样子,强行要来抱孩子,孩子吓得直躲,同事则乐得哈哈笑起来;

作者开始并不知道这件事,孩子那么小也没有能力把自己的不开心说出来。

结果一段时间后,作者突然发现女儿圆圆和外人打交道时流露出不自信,说话时不像以前那么大方了,经常是想说又拿不准,眼神一片犹疑躲闪,尤其是和陌生人打交道时。

这让作者有点着急,但一下子也找不到症结,就开始思考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在生活中更留心让她多和别人打交道,培养她的自信。

有一天,女儿圆圆回家哭了。女儿说:张叔叔说爸爸不要我了。说着又想哭。

原来是有个张姓同事对圆圆说:“你爸爸和妈妈不要你了,要把你送给我,我家有个儿子,正好没有小女孩,走吧,跟我回家吧。

”说着就做出要拉圆圆走的样子。

圆圆被吓坏了,大哭起来。这时,作者才知道同事经常捉弄孩子。

作者当时很生气,也意识到这事对圆圆的影响,也非常懊悔。

后来基本不让圆圆去单位,避免遇见那些捉弄她的人。

“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

经常是成人把自己降低到儿童的情趣中,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快乐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

捉弄孩子,则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

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例如大人手里拿一个准备给孩子的东西,却不痛快地给他,而是提条件,让孩子说一句甜言蜜语,如果孩子不想说,就做出要把东西拿走不给的样子,直到孩子说了,这才满意地把东西递给孩子。

还有的大人以吓唬孩子取乐,看一个小女孩极喜欢她的布娃娃,就把布娃娃藏起来,说丢了或被别人拿走了,急得小女孩大哭,大人才拿出来。

成人觉得这很好玩,以为不过是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伤害。

这对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

所以凡遇到这类事情,家长要礼貌而坚决地制止。

这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大事。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坚决反对捉弄孩子,他认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

例如大人经常用欺骗孩子的方法,弄得孩子着急,博得成人哈哈一笑,孩子就会慢慢养成不信任他人和说谎的毛病。

现在的都市生活中,上面那些捉弄孩子的具体做法可能不大用了,但人们捉弄孩子的思维方式还很普遍,孩子在很多场合下仍然是被捉弄的对象。

这些捉弄行为表面上看已不那么粗俗,但它们与上面那些捉弄行为的野蛮性是相似的,都包含了对孩子的不尊重,和对儿童心理的不体谅。

2008年1月2日晚上我作者看到北京电视台有一个节目,邀请了来自河北的五胞胎,四女一男。

这五名年龄只有四岁多的小家伙健康可爱,齐齐站在演播室中间,一点也不怯场,都是满脸兴奋的样子,他们一下就把作者吸引住了,饶有兴味地坐下看节目。

主持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中谁最爱告状”。

五个小孩子听了这个问题一脸迷惑,开始都不确定地乱指,后来有的人看别人指谁他也指谁,最后就统一到一个孩子身上,那个被确定为最爱告状的孩子一下显得无所适从,她肯定感觉到了自己不是个好角色,样子有些委屈,甚至害怕。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是“谁最爱打别人”。孩子们开始又是乱指,中间还有互相揭发,最后又统一到一个人身上,那个“最爱打人”的孩子一下子显得很难为情。

主持人和观众都被孩子们的样子逗乐了,没笑的只有这几个孩子。他们的关系已被挑拨,大庭广众之下被贴上某个坏标签,他们都不像刚上场那样轻松,变得紧张起来,有些不知所措了。

节目就这样一直弄到孩子们哭也哭了,虚假的话也说了,个个心里七上八下,这个节目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设计这些问题和环节的用意何在?这就是捉弄孩子的典型。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首诗,所有的成人在面对孩子时都应该牢记:

人人都说小孩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为小孩小,

你比小孩还要小。

成人觉得捉弄孩子很好玩,以为不过是逗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伤害。

它对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会让孩子有不安的感觉,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

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

希望所有的家长都要切记,可以和孩子玩,但不能捉弄孩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