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龙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时候听大人讲鲤鱼跃龙门的故事,故事的情节早已忘了,但童年脑海里一直有一个场景:一条红尾的鲤鱼从黄河高大的龙门上跳过去,从此畅游大海了。因为住在黄河边,因为黄河里有鲤鱼,最好的是红尾鲤鱼。于是也便想:龙门也是红色的。红色的鲤鱼跃过红色的龙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到读中学时,知道我们都是鲤鱼,但不一定都跃的过龙门。其实是没有龙门的,因为没有龙。再后来知道龙是传说中的图腾,是人本心中最高的对人类和大自然的崇敬以及对未来最美的向往和祝愿!龙门是华夏民族的祖先给自己的子孙设下的心灵之门。

在初冬的午后来到龙门。果然是没有龙门的,在伊河两岸的西山和东山是以龙门命名的龙门石窟。

我的家乡在洛阳近郊的巩义市,上小学要毕业的那年,学校组织去看位于巩义市伊洛河之滨的石窟寺,石窟寺石窟规模不大。只记得老师讲解说石窟寺为北魏孝文帝为其母后而建凿,其中石窟寺的-帝后礼佛图比龙门石窟的还要美丽和有历史价值。所谓礼佛图,就是把当时人们进行佛事活动的礼仪形式模刻到石窟上,以作永久纪念。

龙门石窟宾阳中洞是其中主要的一座北魏洞窟,门甬道南侧浮雕大梵天,北侧浮雕帝释天,中洞三壁刻三世佛,窟门内壁自上而下依次刻出“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居士对坐说法图”、“萨土垂那太子及须大驾太子本生故事”、“皇帝及皇后礼佛图”、“十神王图”。《帝后礼佛图》,雕刻的是北魏孝文帝和文照皇太后礼佛的情景。1931年,美国人普爱伦(后任美国纽约市艺术博物馆东方部主任)去洛阳参观,游览了龙门石窟。普爱伦对这些石雕大感兴趣,将《帝后礼佛图》拍摄下来。返回北京同岳彬商议,签订合同,以5年为期,4万元为代价,将《帝后礼佛图》运往美国。利令智昏的岳彬趁当时时局动荡,买通洛阳当地驻军,将《帝后礼佛图》凿成碎块,运回北京。岳彬请人将碎石块粘对修配,用了很长时间,才拼凑成《皇帝礼佛图》和《皇太后礼佛图》两块浮雕,另有两箱子碎石无法粘对。

现在,《皇帝礼佛图》陈列在美国纽约市艺术博物馆,《皇太后礼佛图》陈列在美国堪萨斯纳尔逊博物馆。但专家怀疑其实是当时的复制品。

龙门石窟的帝后礼佛图只是单身的、模式统一的人物,没有我的家乡巩义市石窟寺帝后礼佛图高冠达履、褒衣博带的群像及侍从人物像。并且巩义石窟寺的帝后礼佛图规模庞大、分三层到四层。龙门石窟的帝后礼佛图只有两幅,而巩义石窟寺帝后礼佛图右十八副之多。其实这是因为巩义石窟寺帝后礼佛图开凿时间稍晚,宫廷礼仪更进步和开凿艺术技艺更高的缘故。但在艺术精美和数量之多上,巩义石窟寺帝后礼佛图当是国之瑰宝。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一处。龙门西山的奉先寺是唐高宗咸亨三年开始修建的,共化了三年零九个月完成。它供奉的主神为卢舍那佛,“卢舍那”的意思就是智慧广大,光明普照,民间又称他为报身佛,是释迦摩尼的传身,除此之外还有肋侍菩萨两尊,佛弟子、金刚、神王各两尊,高度则逐渐降低,造成一种众星捧月的效果。 整个像龛东西进深38.7米,南北宽33.5米,由西京实际寺善导禅师等人主持修建。主像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 米,头部高4 米,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眉如弯月,目光慈祥,眼睛半睁半合,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嘴边微露笑意,显出内心的平和与安宁。他的表情含蓄而神秘,严肃中带有慈祥,慈祥中透着威严,威严中又有着一种神圣与威武,是一个将神性和人性完美结合的典范。大佛端坐于八角束腰莲花座上,身披袈裟,衣纹简洁清晰而流畅,背光华美而富于装饰性,烘托出主像的严整圆润。

大佛依山而坐,居高临下,使前来瞻仰的人们需登到半山腰才可见到大佛,增添了人们的崇敬之感。卢舍那大佛至今上半身保存完好,下半身虽然手足有些残破,但其整体所显示的当时佛雕的高超技艺仍令人叹服。近看大佛,不管你在什么角度,都感觉到大佛的眼在望着你,被国外友人称为东方的梦娜丽莎。 民间传说:大佛为女皇则天脸型,这也之能是传说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龙门石窟始建于1500年前,历经400年开凿,是历史的见证。从石雕造型和服饰可以看出不同的朝代历史。当然是我们非专业人员不能分辨的。 盛唐以后,女性衣服流行敞领,但里面不穿内衣,袒胸腹于外,所谓“长流白雪半胸前”就是这种服饰的写照。石窟唐代侍女的造型也有盛唐服饰的体现。广电总局叫停湖南台武媚娘据说有胸过多暴露的缘故,真该让广电总局相关人员来看看龙门石窟,一个尊重和正视历史的民族才是最有自信的。

龙门是传说和图腾,石窟却是真实的历史、龙门石窟集佛教文化、雕刻技术、书法艺术之大成,我读书不求甚解,也是到听途说,看一些热闹了。

龙门东山石窟之旁是香山寺,没有北京香山寺的精美和大气,但却和白居易有缘。非常惭愧,只知道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却不知道诗人香山居士之香山就在龙门石窟之邻,伊河之畔。“空门幽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酿满瓶书满卷,半移生计入香山”。

心中的龙门和眼前宏大的石窟。我就想在一千多年前的四百多年里,多少工匠和普通劳动者在此劳作,才有宏大的工程和永久的历史定格留给我们。

2007年冬,我因公司产品参与,到了北京即将竣工的鸟巢工地现场,那里工作的大多都是来之我们农民工中普通劳动者,并且鸟巢钢筋焊接难题还是普通农民工出身的焊工解决的。我当时拍照片一张,留字为:伟大是平凡堆积起来的。龙门石窟毫无疑问也是中原大地普通石匠和劳动者艰辛付出的结晶。

薄暮降临,心中的龙门和石窟不知道是怎么样的,但却有一首歌从心底升起: 我愿做你最后一个情人,守护着你每个清晨日出到黄昏,忘记她曾给过你的伤痕,愿你还像原来一样的纯真,愿你还像原来一样的纯真。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