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认识这个世界的方式,是通过父母亲戚的描述,比如外面有背娃娃的讨吃子,晚上的黑暗里有麻猴子,有鬼怪,世界充满了危险。
上学了,认识世界的方式来自老师,老师说秋天来了,一群大雁往南飞,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x+y=z,等等,世界真奇妙真大。
上学的时候,学会了看书,懂不懂都看,金庸琼瑶席慕蓉三毛,路遥钱钟书张爱玲,应了那句话,少年不识愁滋味,看懂已是到中年——沃·兹基硕德。
毕业了,工作了,世界来自前辈口中,来自领导讲话中,我又是个尽信书的人,别人说的就是真的,所以认识世界何其慢。非得吃了亏,才知道原来是这样。
吃的亏多了,才发现所有认识世界的方式但是不全面不真实的,才开始自己去思考,去看,无奈自我处于未启蒙阶段,就像错过了牙牙学语期,说出来总是不像话。
可以说,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是为了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又是沃·兹基硕德。
不惑之年之后,还是很惑,我纳闷自己怎么成熟的这样晚,怎么这样笨,有时候却又庆幸自己这样的晚笨,——避开了很多的话里话外的伤害与陷阱,因为我笨到听不懂,也不爱去琢磨人心。看来笨有笨的好处,我称之为傻。对我来说,傻是个褒义词,傻才好,不傻,有什么乐趣。
所以不惑之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自己很傻。太棒了!我还活着!我还是个活生生的人。上学的时候学过的那句诗,从来没有忘记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真的是这样的。而我发现自己不仅活着,而且活着。
在简书认识了不多几个朋友,每个朋友都是一扇窗,为我打开了不同的世界。这里不是单位,你需要应付,这里是真实的内心世界,真喜欢才关注,不一定是天天去看,但总是喜欢。今天认识了唠叨的槑,又看到了通往世界的另一扇窗。就想到了这么多,记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