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明,本文所读的“书”,既不是指《微积分》之类的专业教材,也不是指小说,而是指那些看完后能够加深自己对某一领域的理解,或者提升自己某方面能力,像《智能时代》之类写给非专业读者的非小说类书籍。
读书,貌似是一件人人都会的事情。但其实很多人并不懂得如何读书,他们只是看到了书上的字,看完之后(甚至常常看不完)并没有收获什么东西。所以读书也是一个技术活,在此总结一个“三遍读书法”,可以让读书更加有效果和有效率。
首先我们要明确读书的目的,应该是获得见识,以及学习高水平的思维方法。只有为了理解某个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而读书,才值得认真对待。因此我们要用主动认真的态度来读书,而不是泛泛而读。也不要迷信所谓的快速阅读,我们读书是为了理解,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值得时不时停下来思考一下的书才是好书,那些有必要快速读完的书根本不配让我们读。
做好了读书的心理准备,我们就可以开始读书了。拿到一本新书,我建议读三遍,而且是只读三遍,连读三遍。
第一遍是“扫读”。也可以说是略读、跳读、速读。这一遍是对全书做一个快速的预览(扫描),对书的主题、结构、方法和结论做一个大致的了解。具体方法是先阅读书的目录,然后快速浏览全书,将看起来重要的标题、段落和短语标记出来,并提出问题(xx是什么?为什么xxx?)。带着重点和问题去读第二遍,会让阅读更有目的性,注意力更集中,从而更高效。
第二遍是“细读”。所谓的“细”是相对于第一遍的“粗略”而言,其实就是正常地通读全书。这一遍要逐字逐句地阅读和理解细节,并且有批判性地评价作者的思想和事例,不要追求读得快。
第三遍是“做笔记”。这一遍就不要每个字都读了,而是要专注于思想脉络,针对论点、论据和结论做些简要的笔记。读一章,记一章笔记,直至读完。注意要尽可能多地使用自己的语言,而不是简单的复制摘抄原文,这样才能真正将书中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读书笔记既要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也要摘录能够刺激自己思维的那些亮点(比如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并且写下自己的看法和心得,将这本书与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及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联系起来。
至此,我们就完成了这本书的阅读大业,可以将它束之高阁,甚至扔掉了。因为我们已经从这本书中挖掘到了最大限度的收获,将来只需要直接看笔记就可以了,还有别的好书等着我们去读呢。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啊!
若有所悟
有时候,慢,即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