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是知识和智慧的创造者,而是传播者,是将人类已有的知识和产生知识所使用的思维方法转交给学生的中间媒介。转交的动作包括“取、递、接”三个部分,从知识库中提取内容,将内容转化成图表、语言等形式传递给学生,这两个步骤可以由教师单方面完成。第三个部分的动作就涉及到师生之间的配合关系了,教师“递”过去的内容,要有学生来“接”。
学生不会接,或者“接”的动作不准确,就不能完全获得老师传递来的内容。小时候,大人抓起一把瓜子递给我,我看到满满的一把瓜子心里很高兴,赶忙伸出双手去捧,但是手太小了,而且两只手协调得不好,中间还会漏,结果接住了大部分,还有不少漏在地上了。
更可怕的是学生根本就不接。朋友圈里传着这样一条信息:
为什么同一位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差别那么大?因为老师以4G的速度讲,学霸以Wifi的速度听,学神以3G的速度记,有的学生以2G的速度瞅,有的学生听着听着掉线了,还有个别孩子压根就没开数据连接,还有几个孩子一直飞行模式,还有的孩子一开始上课就自动关机了。
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从此可知,开着数据连接的,即使是2G或偶尔掉线,就像小孩子接瓜子一样,总还能接到一些。最气人的是那些不开连接、飞行模式和自动关机的,这些人根本就不接,那老师传递的东西只能掉在地上,他们是一点儿也得不到。
学生来到学校是的目的是学习,这一点学生们都知道。但愿不愿意学习,愿不愿意主动捧起手来,接住老师递过来的东西,这是他们的自主选择。那些根本不接的学生,和一个装睡的人一样,他们知道有人在叫自己,就是假装没听到,继续蒙头大睡。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确,睡着和喝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躲避现实的鸵鸟态度。学习多累啊,面对复杂的真实世界多麻烦啊,假装自己睡着,一切烦恼都随它去吧!可是,如果能一睡不醒当然是逃避现实的好办法,问题是不能一睡不醒,总会有醒来的时候。假装睡着也不能永远睡着,只要醒过来,该面对的还要面对,该学习还得学习,该处理的问题还得去处理。
一个人必须自己醒来,主动打开和外界的连接通道,接收外界信息,做出自己的反应。学生要主动去“接”老师传递来的知识,“接”到多少的程度还会有差异,但“接”和“不接”之间的差异更加巨大。
有没有办法叫醒那些“装睡”的,让他们主动打开连接,接收知识?以前可以用“棒喝”的办法,老师可以用竹板打学生的手,用振聋发聩的语言和语气震撼他们的心灵。现在这样打办法都不能使用了。和风细雨、轻声细气、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劝导,面对一个装睡的人,这些方法一点儿用都没有,他要是愿意醒来,他自己会醒来,他要不愿意醒来,说多少好听的都没用,能够起点儿作用的反而是“当头棒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