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明确目标,并且矢志不渝的追求,就会创造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
当目标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差距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一种“无 力感”,无力改变现状,无力达成自己的目标,于是不知不觉陷入“抱 怨”和“消极”的负能量怪圈。事实上,扼杀我们的往往不是残酷的现 实,而是内心深处盘踞的“无力感”,它才是导致我们畏首畏尾、自卑、 拖延的罪魁祸首。
阿森从小到大都是大家公认的好学生,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入了竞争十分激烈的法律名校。毕业后,他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进入一家颇有声望的律师事务所。那时候,他豪情万丈,憧憬着自己成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的美好未来。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阿森在面对各类纷繁复杂的案件时常常感到非常无力。他想掌控全局,但常常是焦头烂额、疲于应付。久而久之,他的心理负担越来越重,直到他感觉自己再也无力背负这种沉重的心理负担了,索性让自己放松下来,于是便患上了严重的“拖延症”。在外人眼中,阿森每天都很忙,但只有他清楚自己什么也没有做成,忙碌只是故意制造的假象。因无力改变现状而惧怕失败,因恐惧失败而导致拖延,每当庭审日期临近时,阿森就会陷入极度恐慌之中。因为他已经没有时间写案件小结了。对此,阿森深感自己就像一个骗子,沉重的负罪感压得他无力喘息。再回想自己初入职场时的豪情壮志,他不无感慨地反省道:“我最大的追求就是成为一名伟大的律师,但是我的时间似乎都花在了担心自己能不能成为伟大的律师上,而不是实实在在地去做事。”
从心理学层面来讲,一旦内心生出无力感,主观能动性就会大打折扣, 行动积极性也会随之大大降低。没有了行动的有力支持,任何目标和理 想都会变成“镜中花” “水中月”。那么,我们为什么会被“无力感”困扰呢?其实,这是“恐惧”、“害 怕”的心魔在作祟,现实和目标相差那么远,很难实现,所以我们被自 己臆想出来的“困难”吓坏了、打败了。
人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对未来的期待、对成功的向往,如果不能克服对未来的恐惧之心,那么将失去前进的动力,在“无力”改变现状的 纠结中苦苦挣扎,甚至陷入自责、愧疚的深渊无法自拔。一个人想要成功,必须暗示自己能成功,并战胜内心的“无力感”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祛除内心的无力感,让自己更有执行力呢?
第一,直面现状。
人们之所以会有“无力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现状”不满。比如,穷人对贫穷的现状越是不满,就越想一夜暴富,幻想中的暴富与现实中的贫穷,两者巨大的差异会让人更加消极、挫败,从而产生无力改变现状之感。要想赶走内心的“无力感”,首先必须坦然面对现状,接受现 实中的自己。
第二,适度期待。
人们常说“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越是妄想一步登天的人,其命 运越曲折、悲凉,这种说法并非没有道理。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当我们 所制定的目标远远超出自身的能力时,就会产生严重的挫败感,从而变 得消极,最终只会一事无成。
因此,制定目标一定要合理,对未来的期待要适度。此外,也不要过于看重结果,人生本就是一场旅行,前方的目标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忘了欣赏沿途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