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巧用方法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最近接到一个闺蜜的电话,她火急火燎地抱怨她家8岁的孩子不爱说话,遇到事情总是吞吞吐吐,别人问他什么想法,他就憋了半天憋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她让我帮忙找心理科上班的医生表哥,问问到底该怎么办才好。

我心里一惊,这孩子我见过的,确实沉闷,听闺蜜这么一说,十有八九是孩子的表达能力出了问题。

我安慰闺蜜让她先不要着急,我帮她先梳理梳理,让她心里踏实一些,再看看是否必要请我表哥那边专业的帮助。

于是,我便将我最近几年当教师过程中与孩子们接触所得出来的心得倾囊相授。

孩子跟大人一样,都是个体,都是作为社会的一份子,需要参加社会活动的人。比如他们上学,比如他们学习。这些也都免不了跟周围的人打交道和建立联系。

我毫不掩饰自己的担心,以及分析出的结论。

“这恐怕就是孩子的表达能力出了问题,而更多的原因是口头表达能力的问题。你平时跟孩子的沟通中,有尽量地让他表达自己的意见吗?”

“平时我都管他吃,管他喝,管着他的学习,连做作业也都有在尽职尽责地辅导。实在想不出哪里影响他表达能力了呀!”

闺蜜还是一头雾水。

“问题就在这里,你几乎管束着他的所有,包括了什么事都替他拿主意,次数多了,那他自己便不愿意表达自己真正的需求了。”

闺蜜挂了电话便跑到我家里来,仔仔细细地听我把话详细说完。

我告诉她我们都是社会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而正常的或是高水平的表达能力是沟通的基础,孩子表达能力的培养对于家长来说尤为关键。

曾经在身边就看到过这样的例子。同住小区一栋的邻居阿姨,她是离婚后带娃的单亲母亲。

离婚后,她的生活中心便都在自己女儿身上,女儿成为了她的精神寄托,因而对女儿凡事的要求都特别严格。任何事情,都不愿意征求她女儿的意见,就被她决定了。以至于她的女儿非常无力,对任何事都不主动,都没有兴趣去做。参加了高考,成绩居然考了全校倒数第一名。这让她感觉更加丢脸,对自己的女儿更加没有办法。

后来经过诊断,她女儿在被她母亲完全剥夺了表达权之后,得了“空心病”。所谓空心病,是认为人生没有任何意义,很强烈的孤独感 生活感到迷茫。这种病发展下去就是抑郁症了。

我本人也是深有体悟的。有一次,我生病住院,做了一个小手术,离开了家七天。当我回到家里的时候,发现儿子说话都有点结巴了。这引起了我的重视,赶忙认真地和孩子聊了聊。

我问孩子:“宝宝,是不是不知道妈妈去哪儿了?是不是想妈妈了呀?”

孩子点点头,又抬头,红着眼眶说:“妈妈,我想你了。”

我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又环过手搂住他的后背,耐心地解释我住院了,出院后马上回来了,我也想他。

明显看到儿子深吸了一口气,深呼了一口气,整个人放松了不少,又像平时那样开心起来。

孩子积攒在内心的担忧、思念,是迫切需要一个出口的。这种对孩子表达能力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会直接影响孩子待人处事上的思维模式。

所以,不能让孩子有想法了,不会表达。作为家长,我们要抓住时机,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顺畅的表达能力,让孩子人格更趋向于阳光积极,更全面地发展。

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可以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

1、走出第一步,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感觉,并且学会用一些词来描述自己的感觉,进而表达出来。可以收集一些用来表达情绪的词汇,表达情感的词汇,引导孩子用这些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开始的时候是词汇,表达的词汇量积累多了,那么自然便能够用更长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了。

2、让孩子学会表达需求。让孩子表达的需求要合理,正常表达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让孩子知道自己要什么,如何爱自己,进而对身边的长辈也能够用语言用行动来关爱,这样还能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程度。同时,这也是增强孩子的内心能量的方法。不苛求自己的完美,接纳自己的不足,并且能够正视这个不完美的自己,从而扫清孩子语言表达情感和情绪正常传递过程中的障碍。

3、表达的底层逻辑安排好了,接下来是有意地训练,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比如陪伴孩子读绘本,到了孩子识字了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了,可以拿一些有趣的儿童绘本,让孩子读给你听。让他站在自己的角度将看到的故事说出来,说给你听,然后给与正向的引导。包括真诚的表扬,对他表达能力的肯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自然是非常顺畅的了。

4、表达能力的延伸:书面表达。平时可以以日记,家庭事项表,留言条等各种方式,让孩子参与到书面表达中来。也可以配合学校老师所教的作文作业,或者阅读之后,写读后感这样,都是可以的。任何的给与孩子的能力,都是要靠从兴趣切入,再到能力夯实的。通过耐心引导,孩子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是可以全面开花的。

当然以上四点中,第四点是有点难度的,确实是对孩子表达能力的训练提了更高的要求,在孩子成长教育的道路上,我们作为家长本身都是要倾注更多的耐心。孩子在表达能力上有进步了,有成长了,更加优秀了,这便是我们教育的成功之所在。

让孩子勇敢说出来,表达自己的所需所想,不正是家长与孩子之间,孩子与社会之间良好沟通的开始么!在这些方面努努力,让孩子的世界与幸福、与多姿多彩更加贴合一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