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见人品,以后别再做这三件事了

写于2021-10-23

金钱就是验金石,花钱便能见人品。

要看一份情谊,经不经得起考验,往往金钱,就是最好的检验工具。

金钱与我们,就如同天平的两端。若是哪天倾斜了,再好的朋友也会渐行渐远。

我们一路走来,身边的挚交,最终留下的能有几位?其实,答案全在细节里。

细节之处见人品。

很多时候,容易被我们忽略的细节,别人也许已经悄悄观察和揣摩很久了。

尤其是以下三种行为,非常值得咱们重视。

1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一提到向朋友借钱,很多人就特别敏感。

有人认为,再好的朋友,也别开口借钱,免得叫人为难。这一借,可能朋友都没得做了。

而有人则认为,真正感情深的友谊,那是经得起金钱考验的。如果见死不救,不肯伸出援手,那还算哪门子朋友?

实际上,比起借钱,还钱的那一刻,才是真正最考验人品的时候。

有人借钱时,说得好好的,某天一定还。等到要还钱时,就一个劲地装傻充愣,能拖就拖,而且还侥幸地认为,欠钱的是大爷,我就不还,你能拿我怎么样啊?

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些害群之马,才导致,现在的人容易谈钱色变。

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尺。

什么样的人,能开口借钱?而什么样的人,值得自己伸出援手,心中一定有所掂量。

所以,如果友谊扛住了第一关,鼓起勇气开了口,并且朋友还借给了你。

那么,到了还款的时候,千万要牢记于心,别把这事儿给忘记了。

倘若你承诺还钱的日期都过了,却像个没事人一样,把这件事完全抛之脑后。那么问题可就大了。

因为大打折扣的,是人品。

所以一定要记得,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否则,即便你是无心之过,人家也会打个问号。让这段友谊,产生了一道难以修复的裂缝。

2 不要算计对方

我有个朋友,之前跟我关系不错,我们时常约出来一起看电影逛街。

需要消费时,自然也不可能每一次都来个AA平摊。

那多麻烦呀,通常都是你请我这个,下回我就请你另一个。有来有往,出来玩嘛,最重要的是开心。

然而,一段时间后,我却发现了一个不太对劲的现象。

无意中我发现,自己每次对这笔友谊的投资,额度都相当大。

原来这位朋友,每时每刻,都在跟我斤斤计较地盘算着。

哪个地方的东西贵,就让我请。哪一种消费低,她才自掏腰包。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自己的错觉。

直到后来再跟她出去时,看从她的表情和动作,我看出了她正在盘算的小心思。

于是我便渐渐疏离了她。

那些你以为的老实人,其实是愿意不跟你计较,因为他们觉得,和你做朋友值得。

那些看不懂人情世故的,也许是社会的毒打,还没有挨够,总有一天,他们会看明白。

没有人,天生是傻子,只不过他们还没有醒悟过来罢了。

等到他恍然大悟的那天,这段友谊就到了尽头。

3 不评价别人的消费观

每个人的收入不同,对金钱的使用方法也不同。

每个人对生活的期盼不同,也就有不同的生活状态。

有人喜欢买名牌包包,不是正品的,绝对不要。

而有的人,更喜欢在手机软件上,买经济又实惠的东西,觉得这样很爽。

但偶尔凑到一起,有人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容易狠狠挫伤别人的自尊心。

有一次,部门聚餐完,大家兵分几路。

我们女生那一队,选择散步回去。刚好路过一条步行街,两边很多摊子,摆着各种各样的衣服和首饰。

女同事A看中了一对闪闪发光的耳环,正准备问价钱,扫码付款的时候。

另一位B冷不丁冒出一句话,让局面陷入了尴尬。

她说:“这种东西粗制滥造,质量肯定不好,时间久了,你那耳朵肯定要腐烂。东西要买贵的,你怎么净给自己挑些便宜货?”

A满眼不舍,把耳环拿在手里,她很喜欢很想买。但是如果买了,就显得如B所说的一样。

最后,她把东西放下,一路沉默。往后,再也没见她俩走在一起。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的真理和生活经验,放在别人身上,不一定适用。

我们可能是为了对方着想,才好心提醒,但如何花钱,是别人的事。

我们应该理解和接纳,与自己不同的现象。而不是得理不饶人,随意评价别人的消费观。

友谊最难得的地方,在于真诚和温暖。

我们需要朋友,所以面对金钱这种敏感问题,要留心,注意细节。不要让它成了减分项。

小伙伴们,有没有被触动到?欢迎留言告诉我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