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在CSS1和CSS2中对伪类和伪选择器没有做出很明显的区别定义,而二者在语法是一样的,都是以:开头,这造成很多人会将某些伪元素误认为是伪类,如:before,:after;而在CSS3给出的定义中,二者区别更为明显,也更容易理解。
二、定义
伪类用于选择DOM树之外的信息,比如
:visited,:active;
或是不能用简单选择器进行表示的信息,包含那些满足一定逻辑条件的DOM树中的元素,比如:first-child,:first-of-type,:target。
伪元素
DOM树没有定义的虚拟元素。不同于其他选择器,它不以元素为最小选择单元,它选择的是元素指定内容。比如::before
表示选择元素内容的之前内容,也就是"";::selection
表示选择元素被选中的内容。
三、语法
在CSS3中,伪类与伪元素在语法上也有所区别,伪元素修改为以::开头。
但因为历史原因,浏览器对以:开头的伪元素也继续支持,但建议规范书写为::开头。
四、总结
- 1.伪类本质上是为了弥补常规CSS选择器的不足,以便获取到更多信息;
- 2.伪元素本质上是创建了一个有内容的虚拟容器;
- 3.CSS3中伪类和伪元素的语法不同;
- 4.可以同时使用多个伪类,而
只能同时使用一个伪元素;
五、伪类/伪元素一览表
伪类
Selector | Meaning | CSS |
---|---|---|
:active | 选择正在被激活的元素 | 1 |
:hover | 选择被鼠标悬浮着元素 | 1 |
:link 选择未被访问的元素 | 1 | |
:visited | 选择已被访问的元素 | 1 |
:first-child | 选择满足是其父元素的第一个子元素的元素 | 2 |
:lang | 选择带有指定 lang 属性的元素 | 2 |
:focus | 选择拥有键盘输入焦点的元素 | 2 |
:enable | 选择每个已启动的元素 | 3 |
:disable | 选择每个已禁止的元素 | 3 |
:checked 选择每个被选中的元素 | 3 | |
:target | 选择当前的锚点元素 | 3 |
:first-of-type | 选择满足是其父元素的第一个某类型子元素的元素 | 3 |
:last-of-type | 选择满足是其父元素的最后一个某类型子元素的元素 | 3 |
:only-of-type | 选择满足是其父元素的唯一一个某类型子元素的元素 | 3 |
:nth-of-type(n) | 选择满足是其父元素的第n个某类型子元素的元素 | 3 |
:nth-last-of-type(n) | 选择满足是其父元素的倒数第n个某类型的元素 | 3 |
:only-child | 选择满足是其父元素的唯一一个子元素的元素 | 3 |
:last-child | 选择满足是其父元素的最后一个元素的元素 | 3 |
:nth-child(n) | 选择满足是其父元素的第n个子元素的元素 | 3 |
:nth-last-child(n) | 选择满足是其父元素的倒数第n个子元素的元素 | 3 |
:empty | 选择满足没有子元素的元素 | 3 |
:in-range | 选择满足值在指定范围内的元素 | 3 |
:out-of-range | 选择值不在指定范围内的元素 | 3 |
:invalid | 选择满足值为无效值的元素 | 3 |
:valid | 选择满足值为有效值的元素 | 3 |
:not(selector) | 选择不满足selector的元素 | 3 |
:optional | 选择为可选项的表单元素,即没有“required”属性 | 3 |
:read-only | 选择有"readonly"的表单元素 | 3 |
:read-write | 选择没有"readonly"的表单元素 | 3 |
:root | 选择根元素 | 3 |
伪元素
Selector | Meaning | CSS |
---|---|---|
::first-letter | 选择指定元素的第一个单词 | 1 |
::first-line | 选择指定元素的第一行 | 1 |
::after | 在指定元素的内容前面插入内容 | 2 |
::before | 在指定元素的内容后面插入内容 | 2 |
::selection | 选择指定元素中被用户选中的内容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