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很丑呀?子玲从小就没啥画画天赋,但是呢,就是脸皮挺厚的分享出来给大家,抛砖引玉。
为什么要用这么丑的图开篇呢?
子玲前段时间学了一个思维导图的线上课程,过年期间正好又把《金字塔原理》这本书重温了一遍,突然就有一种打通了任督二脉的感觉。
一张小小的思维导图,一下子把子玲脑海里、记忆里那些相关or不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了,那些看过的书、听过的课,原本以为忘记了,但是在绘制思维导图提炼关键词时,突然有了新认识,感觉就像很久不见的老朋友再见依旧亲切似的。
而如果你去听、去看吴军、薛兆丰、刘润、梁宁、曾鸣这些大咖们的课程or书籍时,你会发现大咖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在各种知识中纵横而游刃有余。知识是相通的,但是我们普通人往往不得要领,为什么呢?
思维能力!
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思维决定的,包括一个人的行为、动机等等都受其思维力的影响。而思维能力是可以从小培养的,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遇见过的人,在经过归纳总结、演绎推理、解构迁移等动作后,就变成你思维的广度、宽度和深度。
这么小的娃怎么培养思维能力呢?
游戏啊!子玲之前在《最强大脑有套路,培养宝宝学好数学必须知道的真相!》里介绍了排序的几种游戏,排序其实培养的就是娃的观察力、发现规律的能力、举一反三的灵活性,这就是强大的思维能力呀!
今天子玲要介绍的依然是发现规律的游戏,不过,是一种更常见也更容易被忽略的规律——循环模式。现在正好是一年春光最美的时候嘛~那咱们就从轻松的逛公园、赏花、看动物、踏青开始吧!
摄于3月24日
植物
春天里感受最直接的就是花花草草树树叶叶了,前两天看还是毛茸茸的小嫩芽,今早一看都开小粉花了。你是不是做好了带娃去赏花的计划呢?
子玲有点小建议,你不妨带娃就近固定的观察一棵树or一株花,或者在家里种上一盆绿植,然后每天给你的植物拍照并且做记录,比如它的形态、大小、颜色、高矮等等,如果可能还可以把照片打印出来贴在记录表上,让娃每天去观察,与前一天对比它又发生什么变化了呢?
把时间轴再拉长,每个月、每个季节、一年、两年、三年……植物们都有什么相似或者不同的变化呢?
这些观察记录最好都准备一个文件袋装订好,以后再翻出看时,不但是娃的成长记录,而且你会发现,当你们一起坚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无疑也在锻炼和培养娃的毅力、责任心、耐心的品质呢!
如果你不太清楚要怎么做记录,哈哈,子玲也找到了模版,你试试看也许你做得更好~
获取方式见文末
可能你会说现在没有种子啦,怎么来做观察记录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水培绿豆、黄豆呀,用宽口玻璃杯盛上少量的水,把豆子撒在杯子里,然后和娃一起来观察记录豆芽的生长过程。
也可以水培胡萝卜或者红薯,子玲冬天的时候水培的红薯现在都长成40多厘米高的盆栽了。可惜,那会子玲只是安排了每日晚饭后5~10分钟的观察时间,后来一忙也没有坚持,更没有想到可以拍照做记录。这篇文章在构思时,也激发了子玲带着儿子重新开始观察植物的动力,而且,我相信会比去年更得方法要领。
动物
上周末子玲带儿子去公园,走过小桥边时,儿子问我:“蝌蚪出来了吗?”
“还没有呢,还要再过一个月吧!”
“妈妈,蝌蚪后来都变成什么了?”
“青蛙呀。”
“那青蛙后来都变什么了呢?”
“老青蛙……”
说实话,子玲觉得自己的这个回答逊爆了……我错过一次和儿子观察动物生老病死、发现生命循环规律的好机会。子玲不甘心的回家做了好多功课,也就有了这篇文章的构思,希望,可以给更多爸妈启发。
子玲先找到了青蛙的生命图以及蛙类大全,再过几个星期正好是观察青蛙生长的时机了,你不妨带着娃蹲守到小池塘,用拍照和记录的方式,一起追踪青蛙的生命轨迹。
获取方式见文末
获取方式见文末
获取方式见文末
获取方式见文末
这份资源有145页,对于整个蛙类有了特别全的介绍,并且提供了各种观察表,爸爸妈妈打印下来就能打着娃去观察蛙类的生活了。对于学龄前的小娃来说有些难度需要爸爸妈妈协助,对于小学的孩子来说,正好还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有些英文单词还挺难的,正好锻炼孩子自学能力。建议爸爸妈妈要收藏好!
子玲认真的打印下来了这一套资源,看完后,做了一个行动清单:
1、时间:3月31日起每个周六上午;
2、地点:公园小桥旁
3、观察记录:
什么时候能看到蝌蚪?这个时候蝌蚪的颜色和大小?
什么时候蝌蚪长出后腿?
什么时候蝌蚪长前腿?
什么时候退去尾巴?
青蛙颜色的变化?身体大小的变化?
蝌蚪--青蛙的食物变化?
蝌蚪--青蛙生活环境的变化?
青蛙什么时候产卵?
什么时候开始公园内见不到青蛙?
青蛙冬眠吗?青蛙什么时候苏醒?
……
我们小时候估计都抓过蝴蝶、养过蚕,可是,如果问你蝴蝶是怎么出来的?是如何结束生命的?有多少种类的蝴蝶?几月份产卵?相信很多爸妈也一头雾水。那正好,养着一只蚕宝宝,跟着娃,我们自己也重温一遍观察生命的乐趣吧!
获取方式见文末
获取方式见文末
四季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站在你家阳台放眼望,今天的景色和昨天又有什么不同?
哈哈,不会说每日阳台晾的衣服不同吧。当然这也是很好的一个观察切入点,通过衣服厚薄、颜色、质地的不同,让娃可以感受四季的变化。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和娃一起做观察四季的记录。套路一样,固定的观察点、固定的观察物、固定的记录方式,但是,每日的变化有些什么不同呢?这些不同分别体现在形体、颜色、材质、大小、冷热等上面具体的表现是什么?如果拉长时间轴放到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得出来的结论是什么?
就像开篇我那张很丑的手绘思维导图,爸爸妈妈除了带着娃一起观察、记录、提问、引导,还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提炼总结出来,这样的观察过程,不正是逻辑思维的培养过程嘛?
思维能力的培养真的不是正襟危坐在课桌前,而是在生活日常的每件小事中、每句问话、每个小故事中。
获取方式见文末
获取方式见文末
获取方式见文末
时间
时间最能体现循环模式的规律性,每周都是从周一到周日,每年都是从一月到十二月,在中国还有古老的24节气,它是古代劳动人民用以指导农业生产的智慧结晶。如果,我们想要娃从小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不妨从观察时间入手。
怎样观察时间呢?子玲在家用的办法就是撕日历!每过一天就让儿子撕下当天的日历纸,把撕下来的日历纸保存在抽屉里,比如现在3个月过去了,儿子会发现抽屉里的日历纸越来越多了,而日历册却越来越薄。这就是一种比较直观的感受时间流逝的方法。
如果是巧手的宝妈还可以和娃一起自制日历,类似下图这样,子玲把大大小小的不织布、魔术贴都买好了……就是手笨还没开始做……
另一个就是玩转盘,如下图这样的转盘,每转一次就告诉娃,今天是星期几、昨天和明天分别是星期几,一周有7天,它们就像车轮一样滚动、反复,但是我们每往前转一天,日历纸就撕下来一张,说明我们的时间就过去了一天了!
时间对于学龄前的娃来说太抽象了,我们如果只是用语言来解释,娃们还是感受不到它也摸不到它,借助于日历和转盘,就能把时间形象化、具象化、可操作化,爸爸妈妈不妨试一试。
获取方式见文末
可能你看完文章,觉得“子玲啊你是不是写错了,看花看树看蛙撕日历和培养娃的思维能力有什么关系呢?”
哈哈,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呢,今天核心介绍的是“观察”,除了提供了知识性的资源外,更多的是如何来进行观察的方法、工具和小例子。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观察是孩子思维的眼睛。
其次呢,观察不单是用眼睛看,还要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手脚操作,用全身的感官去感受周边的事物,然后这些感受通过大脑的加工,形成了孩子对事物的认知。而大脑加工的过程正是思维建立的过程。
最后,对于小小孩来说,他对事物的是无意观察,是笼统的感知周边事物,获得感性认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家长有意的引导,他的观察过渡到有意观察,是一种带有目的和计划的观察环境、事物和现象,然后通过识别、扩展、转换、提炼,从表象中辨别出事物之间的本质,比如四季的循环、生命的轮回。这些不都是强大的思维能力嘛!
也许是,我们都已经足够成熟并正在老去,所以忘记了孩提时自己看到蚕变茧——蝴蝶破茧而出,卵变蝌蚪——蝌蚪变青蛙,那些如同发现生命真理般的顿悟喜悦,而正是这些喜悦支撑着我们一直不断的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去学习。
蹲下来,和孩子一起去看花、看草、看世界吧。
今天文中的8个资料,大家直接关注”就可以收到链接哦~如果你觉得子玲还挺用心的,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吧!
作者:奉奉子玲
早教领域创业探索者,在家上早教实践推广者,硕士文凭N多资格认证在身,文学/心理学/营养师/早期教育指导师/0-3、3-6蒙氏认证老师/感统训练师,变身创业者/写作者/育儿达人。
爱写掏心窝的话,爱分享在家早教那些经验和资源,关注我,和我一起在家上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