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序
因缘际会,我参加了这期21天写作训练营,与天津趁早的小伙伴们一起开启一场“自虐”之旅。这是个大胆的决定:我虽有记日记的习惯,但每天出一篇成品是第一次尝试。在入营的前一天假如你问我,我绝对立马摇着头告诉你做不到做不到。但有时决定就像顶在山尖的那块石头——你也不知道它会向左还是向右。做出决定只需一瞬,却会在之后漫长的岁月里产生持续的蝴蝶效应,我期待自己的改变。
我的写作计划如下。先开辟几个专题,比如第一个专题是“高效学习”,之后拟有“情感”“健康生活方式”“女博士”等专题。每个专题下再细分几个小主题,每一天我会在一个小主题上,用1000多字的文字阐述自己的见解。并且每篇文章的开头我会附上已经完成的文章列表,方便查看。21天下来我便有了自己第一本“文集”。
时间看得见。
主题序
一般来讲,学术论文在详述研究成果前会先对做这项研究的出发点铺垫一番,实则是想说服读者:我们的研究工作是相当有价值的噢,所以你要耐心看,后面有干货噢!顺便,作者还会对领域当前研究进展做一番指点江山,好让你觉得:嗯,这个学者的确做的比别人好!所以,作为一个在不久的将来也要孜孜不倦地撰写论文的人,我要尽早养成“职业习惯”:在开始分主题叙述学习理论及学习方法之前,我想先说说,写“高效学习”这个专题的出发点,也简述下我探索学习方法的辛酸过往。
2016年4月,我从公司辞职,回家备战研究生入学考试。那时的我是一个将近6年没有踏下心来好好学习的人。大脑不使用必然生疏,我纵有一腔热血,在拾起学习能力这条道路上仍不免遭遇苦痛挣扎,留下几多辛酸。那时的我反复遇到一些同样的困难,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条:
- 完不成计划。我喜欢做计划,每晚睡觉前都在效率手册上详细规划好明天的学习任务,哪个时间段内学习什么,清楚明确。但一天下来总有无法打钩的项。完不成计划的挫败感让我十分焦虑。
- 自制力山崩。明明这几天学习状态超好,可明明只是拿起手机休息一下,却一发不可收拾地看了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某个偷懒或者改变既有习惯的行为有着瞬间摧毁意志力的危险。
- 接触新的学科时十分吃力,常产生想要放弃的念头。由于跨考,专业课部分对我来说是全新的知识,没有老师,没有课堂,且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过程中十分吃力,常导致畏难情绪。
备考期间有考试催着,没有心思细想怎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用更短的时间、更省力的方法,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近期,我得以跳出当局者的身份,尝试审视考研时的我,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几种困难,以及如何解决。我买了赫赫有名的《学习之道》,并且在平日的学习里时常观察和思考:什么时候我的学习状态比较好?什么时候我会觉得疲惫?如何才能专注在要学的内容上?当接触一门全新的学科,到底怎样克服畏难心理?在实践和总结中渐渐有了那么一些些心得。
接下来的几篇原创我会将这些初期心得娓娓道来。当然随着不断实践和总结,心得和方法时时更新,我也会不断将成果输出,作为记录。
是以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