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作者:行德学派李向东

《周易》作为中华文化之根,其深邃思想与象征体系得以系统化呈现与哲学升华,实赖于《易传》(又称《十翼》)的诞生。从占筮之书到哲学经典,《易传》以其宏阔的理论建构,完成了从神秘经验向理性思辨的跃迁,奠定了整个易学哲学的根本框架。本文旨在系统阐释《易传》的哲学内核、理论架构及其深远影响,揭示其作为中华思想主脉的永恒价值。

一、《易传》的文本构成与历史定位

《易传》七种十篇(《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非成于一人一时,其编撰大致横跨战国至汉初。其核心使命在于对古奥艰深的《易经》卦爻辞与符号系统进行系统性的哲学诠释。司马迁于《史记》中提出“孔子晚而喜《易》”,虽未必为孔子亲撰,但《易传》深烙儒家思想印记,并有机融合了道家天道观与阴阳家学说,成为先秦思想融合的典范。其历史意义在于:彻底扭转了《周易》作为纯粹卜筮之书的性质,将其提升为探讨宇宙本源、社会规律与人生境界的哲学圣典。王弼在《周易略例》中强调“得意忘象”的阐释方法,正是对《易传》哲学诠释学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二、宇宙论根基:太极生化的动态本体论

《易传》构筑了以“太极”为原初本体、以“阴阳”为核心动力的宇宙生成论。《系辞上》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命题,确立了宇宙万物的终极根源——“太极”。此“太极”并非僵死的实体,而是蕴含无限动能与可能性的本源状态,其首要活动即分化出阴阳两仪(两仪)。《易传》赋予阴阳范畴以普遍哲学意义:阴阳是宇宙间一切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现象与力量的高度抽象与象征。如《系辞上》所言“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的相互作用、消长转化,构成了宇宙运行的根本法则(道)。宇宙万物皆由阴阳二气的交感、摩荡而生成,如《咸·彖》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这种“太极→阴阳→四象→八卦→万物”的生成图式,描绘了一个动态、有机、内在关联的宇宙图景。北宋张载的气论哲学、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皆可视为对这一宇宙生成模式的深化与拓展。

三、方法论核心:象数思维与“三才之道”的实践智慧

《易传》在认识世界与指导实践方面,构建了独特而强大的方法论体系:

1.  象数思维:抽象与具象的辩证统一: 《易传》将《易经》的象数系统彻底理论化。《系辞下》明言:“易者,象也。”八卦乃至六十四卦,皆是“圣人立象以尽意”的产物,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结果。卦象、爻象是对纷繁世界的高度象征性模拟与归类。同时,“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数(爻位、承乘比应、卦序等)赋予象以结构、秩序与变化规则。象数绝非孤立存在,其终极目标是“穷神知化”,通达幽深难测的宇宙规律与神妙变化。王弼“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的阐释路径,揭示了象数作为工具最终服务于对“意”(大道)的把握。

2.  “三才之道”的整体观与主体性: 《说卦传》精辟指出:“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天道(阴阳)、地道(柔刚)、人道(仁义)并非割裂,而是统一于易卦六爻的象征体系之中。尤为关键的是,《易传》高扬了人在天地间的能动地位:“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文言·乾》)人并非被动服从天命,而是通过认知与实践(“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达到与天地参的境界。这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理想提供了深厚的宇宙论支持,如《大学》所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根基正在于“三才”之道的贯通。

四、变化哲学:变易、不易与简易的辩证统一

“易”的核心涵义在《易传》中被深刻揭示为“变易”、“不易”与“简易”三义的辩证统一:

1.  变易(运动绝对性): 《系辞下》指出:“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宇宙万物处于永恒不息的变化洪流中,变化是绝对的、普遍的。

2.  不易(规律稳定性): 在纷繁变化背后,存在着恒常的规律与法则。《系辞上》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阴阳之道、刚柔之理、宇宙的基本秩序(如“天地定位”)是相对稳定的。

3.  简易(法则本质性): 《系辞上》强调:“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宇宙运行的根本法则(大道)具有至简至易的特性,唯其简易,方能被认知(“易知”)与实践(“易从”)。

这三者构成了《易传》变化哲学的核心:在永恒的变化(变易)中把握恒常的规律(不易),而规律本身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可把握性(简易)。这为认识世界、预测未来(“彰往而察来”)提供了可能,也奠定了后世易学“变通趋时”、“唯变所适”的行动哲学基础。程颐在《伊川易传》中对“随时变易以从道”的阐释,正是对这一变化哲学的继承。

五、价值论旨归:崇德广业与天人和谐

《易传》哲学绝非纯粹的思辨游戏,其终极关怀在于指导人生实践,确立崇高的价值理想:

1.  “崇德而广业”的实践指向: 《系辞上》开宗明义:“《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学习《周易》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道德境界(崇德)与拓展功业成就(广业)。《大象传》对每一卦的解读,几乎都落脚于“君子以…”的行动箴言,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将宇宙法则直接转化为道德实践与人生进取的动力。这深刻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德业双修的价值取向。

2.  “保合太和”的天人和谐理想: 《乾·彖》提出了最高的和谐状态:“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太和”是宇宙间阴阳二气高度和谐交融的完美状态。《易传》追求的是个体内在的和谐(身心)、社会的和谐(人伦)、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这种“与天地合其德”的和谐观,成为中华文化处理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核心智慧,深刻影响了后世如张载“民胞物与”的思想。

3.  忧患意识与革故鼎新的精神: 《系辞下》揭示作《易》者的心境:“《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深沉的忧患意识是《易传》的重要底色。这种忧患并非消极,而是催生出强烈的责任感和变革精神。《革·彖》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易传》肯定变革的必然性与正当性,只要顺应天道、符合民心(“顺乎天而应乎人”),变革就是伟大的(“大矣哉”)。这种在忧患中寻求变革、在变革中谋求发展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动力。

六、历史影响与永恒价值

《易传》的哲学建构,对中国乃至东亚思想史产生了无与伦比的深远影响:

1.  易学发展的总纲领: 汉代象数易学(孟喜、京房)致力于发展《易传》中的象数体系;魏晋王弼扫象言理,其玄学易注实以《易传》(尤其《彖》、《象》)义理为根基;宋代程颐、朱熹的理学易,将《易传》之理(尤其是“太极”、“阴阳”、“生生”)提升到宇宙本体高度;张载气学、陆王心学亦无不从中汲取养分。《易传》是两千多年易学流派争鸣与发展的共同源头与理论平台。

2.  塑造中华思维特质: 《易传》所确立的阴阳辩证思维、整体关联思维(三才之道)、象数思维、变易思维,深深渗透到中华文化的骨髓,成为其认识世界、理解社会、指导实践的根本思维方式,影响及于哲学、科学(天文、历法、中医)、艺术、政治等各个领域。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辨证施治原则,中国书画艺术的虚实相生、气韵生动,皆可溯源于此。

3.  提供安身立命的智慧: 《易传》关于宇宙人生根本规律的洞察(如“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关于人在宇宙中地位与责任的论述(“与天地参”),关于德业并重、趋时变通、居安思危、追求和谐的价值指引,为无数个体在纷繁世事中提供了安身立命的精神坐标和应对万变的智慧源泉。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与“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包容胸怀,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表达。

4.  现代启示与跨文化意义: 在科技迅猛发展、生态危机凸显、价值多元冲突的今天,《易传》所蕴含的有机整体宇宙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的生态智慧、注重动态平衡与可持续性(“保合太和”)的发展理念、以及在变易中把握不易法则的辩证思维,为反思现代性困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其象数思维对理解复杂系统、处理模糊性信息亦具有启发价值。经由卫礼贤(Richard Wilhelm)等人的杰出翻译与阐释,《周易》及其《易传》哲学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成为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

结语:《易传》以其恢弘的哲学建构,成功地将《周易》从巫史传统中解放出来,升华为一部探讨宇宙本源、万物法则、社会规律与人生价值的哲学元典。它奠基于“太极-阴阳”的宇宙论,运思于“象数”与“三才”的方法论,深刻揭示了“变易、不易、简易”的辩证法则,最终指向“崇德广业”、“保合太和”的价值理想。其思想如长江大河,浩浩汤汤,不仅深刻塑造了易学两千年的发展脉络,更内化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成为中华文明思想谱系中最为核心和活跃的基因之一。面对未来挑战,重温和创造性诠释《易传》所承载的古老智慧,对于认识自身传统、寻求解决当代问题的路径、促进文明的交流互鉴,具有历久弥新的永恒价值。它不仅是理解中华文化精髓的锁钥,更是面向全人类贡献东方智慧的永恒经典。

本文为《易传》哲学思想体系的纲要性研究,力求在万字篇幅内勾勒其核心架构与历史脉络。然《易传》如浩瀚渊海,其象数精微、义理深湛,尚有诸多方面如“时位中正”的爻位哲学、《序卦》之宇宙人生秩序逻辑、《杂卦》之对立统一精义、历代注疏的丰富流变、与佛道思想的互动等,皆可作更深入之专题探讨,以待后续研究展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