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读书会继续分享《从神话到历史》。书友们普遍表示,被这本书整老火了,在读的时候也勉强能看懂单句话意思,但读完一章,合起书,除了几个熟悉的词语外,完全不知道整章讲什么,怎么讲的,因为没有一个时间或者故事为主轴把各个知识点串起来。可以想像书友们读书时“萌萌哒”的样子,很有趣。之所以不换本书读,理由有三:一是这类纯学术性的书籍,可以拓展我们对历史考古学的知识面;二是共同去啃一本如此难读的书,对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是一种拓展;三是大家一起读,相互之间在分享的时候不仅能帮助理解,还能够学习到不同的读书方法。于是,大家决定继续啃着。
这次分享的内容是该书第4-6章,借鉴上一次的经验,我们没有浪费时间去“尝试分享”,直接轮流读完第4章,5.6章自己阅读。然后就第4章的内容进行讨论。希望这样能多接收一些书中的信息。第4章讲区域文化的发展,作者分别从地方志、陶器文化、古环境变动等来看区域文化的发展,从新石器时代前期的陶器看农业和社会发展,书中配了彩陶器的插图。
分享环节,勉强记得的观点有:本书以考古出土的证剧为准,去推测古老的中国,这种严谨到极致、少有作者个人主观意见在其中的学术范,感觉很舒服;没有船的情况下古人怎样跨几千米海域到各大州,原来人家走的时候可能只是一条沟,一大步就可以跨过去了嘛,6500年前海平面上升与现在大致相同。
而印象极其深刻、现在想起都莞尔的是:所有人对书中漂亮的古陶器垂涎三尺,恨不得从书上扣下来,“抱回家载多肉安逸很哦”,一个人如此说,一群人附和:“真的,还可以拿来插花”“反正就是喜欢很,太漂亮了”……为此而产生的笑声响彻当晚宁静的夜空。
读什么书、怎么读,或许不那么重要,有爱读书的朋友陪伴着去读书,这才是比较窝心的。下周三,等你来一起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