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写作之于我,是枯燥的,是功利的。常用尽脑汁,却只得只言片语,也不知如何继续行文。只能说可惜了时光。
再后来经过大量的工作和生活实践磨砺,得出了一些看法,不免充实了写作的素材,提供了鲜活的范本。随后,能写一点点小豆腐块,虽然写的较笨拙,可总起码比起之前有了进步。
再坚持下来,才发现写作行文要学习的地方太多,要借鉴的大家太多,这辈子估计是无法企及那种高度。但毕竟一路过来,偶尔的写作成为一种爱好或者说坚持,空余之时,将心中所想所念,敲敲打打,及时成文,也不失为一种记录生活的好办法。
键盘随着思路滴滴声敲击,是思绪重新梳理的过程,也是情感浓缩的过程。文字流出,可以悲欢离合,可以嬉笑怒骂,可以纵横恣意,原来,这就是文字赋予我表达的权利。
这种习惯,庆幸的是,我没有扔掉,忙里偷闲之余,零敲碎打些许字,姑且当成是对真善美的歌颂和抒发,尽管技术不够娴熟,但好歹透过短短几百字,也胡乱写一通,也不负那“一片冰心”。
其实,虽然不可能成为作家,但人人皆可行文。只要是正能量的表达,或者建议性的抒发,皆可为之。并不一定需要书斋客堂的明亮高雅,也不需要笔墨纸砚的配合交叉,更不要求你的泼墨挥就书法,只求一写,如此而已。
顺着思绪,文字在流淌,竟成为自己和外界连接的入口和载体。虽然文字是死的,但一气呵成的成文,也让浮躁的心安静许多。
恰好,我喜欢这种键盘声声下心绪的宁静,渐渐成瘾。瘾大了,就非要作文不可。这些文字,如同我的私有财产,别人抢不走,也偷不掉,它们跟着我,记录我所理解的世界,传递心间所感悟到的精气神。
在我看来,敲击的文字,只是业余的爱好,和所谓的创作毫不相关,因为那种庄严令人生畏,更何况,我这种三脚猫水平,还没到创作那种崇高境界。
更多的时候,我只是打开电脑,像一个忙里偷闲的孩子在玩游戏一样,在一个自由的世界里,敲打点生活的零零散散,足矣。
坚持这种行文,是因为对生活的热爱,也更多的是为了丰富自己业务生活,为了使自己在梳理思绪的过程里,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为宁静。我喜欢把对生活的感悟流于文字之中借以抒怀,久而久之,竟无法停下来。
在这文字国里,需要由心而发、随心而作,只要是根据所接触的、所生活的,皆可予以抒发。只可惜的是,自己水平有限,很多时候,能体悟到那种心境,却无法用洗练的文字精确地表达,未免感慨自己平生所读甚少。而这,常常成为写作中的一大烦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不断的去学习、去借鉴、去经历、去感悟,就是为了能让这种写作烦恼少一点、再少一点。而这是种修行,它常常需要大量的阅读、消化、理解,它需要不断地在生活中寻找并获取灵感,它需要在文字的研习路上艰难持久地跋涉。但就因如此费力,方能感受挑战写作这一困难的兴奋和激动。
也许鲁迅的话说得没错:“其实,地上本来没什么路,走得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写作也是如此。从不想写,到如今不写一点,浑身似乎就有点不自在,我像个孩童一般自己误打误撞,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前路漫漫,但风光正好,前行路上,我愿继续心怀敬畏、谦恭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