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他们敢于做出不同选择,
凭他们付出了我们看不到的代价。”
去年写文至今一年有余,最大的变化除了日益稀少的头发外,就是辞去了看似光鲜亮丽实则无限苦逼空乘职业。
在这一年里,始终在变飞行边看书边写字,还好去年一直飞单照安全员,飞行过程中有大把时间用于阅读,这就是我飞安全员从不睡觉的原因。睡觉哪有书籍有趣?
往脑子里输入的东西太多,总有一大堆话想说,可碍于职业的局限性,背井离乡只身一人来到陌生的城市,连个能说话的人都么有。怎么办呢,突然发现写字很有感觉,就写了。
找到文字这一出口后,一发不可收拾。
大早班凌晨三点要起床,睡不着怎么办?写字;
碰到长时间延误凌晨四点落地,过了困点精神抖擞怎么办?写字;
外站过夜无聊怎么办?找网吧写字。
最疯狂的那几个月,持续日更几千字,甚至一写就是十几个小时,根本停不下来,愣是把自己身体掏空才静下心来调养。
付出终有回报,更多人认可我的文字,不少人因文字与我结缘,现在更是依靠文字苟且偷生,啊不,是昏天度日...
其实写字现在成为我吃饭的技能,一餐饭能不能加个卤蛋完全取决于文章的质量。
爸妈在二十年前绝对想不到我这愣头青居然能靠写字过活,估计现在还会说我不务正业。
几个月前的某个上午,我脱离了航空公司,选择做一名自由职业者。现在每每想起把辞职信摆在领导面前的那个上午,便觉得庆幸。
人生若是一连串选择的结果,毕业后的第二个选择,我总算不会后悔。虽然我没有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至少清楚自己不想要什么,航空公司不适合我,我不适合飞行。
“如果你从事着一份自以为很重要的工作,却不能从中发现油然而生的乐趣和喜悦,如果工作时完全没有心花怒放的感觉,只有沉闷与抗拒,那里面就有些不对头、不协调的东西了。这种时候必须要回归初心,将妨碍乐趣与喜悦的多余部件和不自然要素一个个抛弃掉。”
这段话出自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
一个人是否适合一份工作,是否适合一种工作形式,适配不适配,内心或许是最好的检测仪。
之前的工作无法给予我兴奋、价值感、一种剧烈的使命召唤。而这些我不曾拥有的东西,我在日后写字过程中找到了。
关于村上所说的内心上的不可调和,在很久以前的那段时间,我的感受尤为猛烈。就心理层面而言,那种不甘愿、枯燥无聊、隐约想要脱离、如针扎般焦躁的心态我都一一感受过。
在所有有自由职业愿望的人真正成为自由职业者之前,他的内心必然已经提前自由了。
当你发现内心的不可调和之后,或许跨出那一步只是时间问题。
最近我跟朋友们说自己是一名自由撰稿人,他们以为我整天吃喝玩乐没烦恼。
其实没有,我整天在家写稿。
他们会以为我整天日子过得惬意十分,想睡睡想吃吃,生活滋润得像小白脸(虽然本来就是)。
其实没有,我整天在家写稿。
他们以为我在搞文艺。
其实没有,是文艺在搞我。
自由职业者的重点根本不在自由,而是职业。基本等同于一个人在家创业。
多年来我们从小在受无数约束下长大成人,直到工作亦是如此,突然一瞬间跳出条条框框,你会发现你比自己想象中更加懒惰。在没有外力监控的情况下,人非常容易堕落.....
有时候自由职业者们在精神和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甚至比上班更大。
他们做出了与大众不同的选择,付出了与大众不同的代价。
每行每业没有羡慕不羡慕一说,还在飞时,很多人羡慕我能够免费全国旅游看遍世界美景,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们飞到一个地方过夜,累得像过一样,倒床就睡,睡一觉起来后就回程,哪有时间去那些名胜古迹。我见过的只有那些精力充沛的小年轻连夜赶赴临近的城市住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在景区前拍几张照证明自己来过以后后,就匆忙往酒店赶。
像现在我说我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也有很多人羡慕我睡觉能睡到自然醒,没有上司和甲方的压力。其实他们不知道我深夜通宵达旦写稿的样子,就像几年没睡觉没搭理的山顶洞人。
在我认识的自由职业者里,他们过着大多数人羡慕的生活,但我知道,他们付出的远比我们看到的多得多,绝不是表面上的那些光鲜自由。
@阿久 从 辅导员 到 靠驻唱养活做音乐的乐队主唱:
刚辞掉大学辅导员、到大理组乐队的时候,父母半年不接我电话。没有什么存款,靠在酒吧驻唱赚钱,一周四天。那时,这四天是我最期待的,因为酒吧包晚饭,还送一杯酒。
最惨的时候,我们一周只吃四天饭,把酒吧老板都吃怕了。老板让我们暖场,唱他指定的歌,但我们常常偷偷地唱自己写的歌,观察观众的反应。
有客人专程来看我们演出,慢慢地有经纪人、有公司来和我们谈出专辑的事儿。后来我们在大理买了座小院子,有自己的工作室,去年是我毕业后第一次给爸妈包红包,两个人都是12888,觉得自己棒呆了。
@A男 从 文员 到 编剧:
三年前辞职在家写剧本,接的第一个活儿合同出了问题,最大的一笔稿费拖了一年。当时银行卡里只剩几千块钱了,女友刚刚参加工作实习工资三千,我们决定从东四环搬到通州,不然付不起房租。
唯一觉得对不起的人就是她,每天挤早晚高峰将近两小时的地铁,不敢吃不敢穿,过节不敢出门,过生日不敢喊朋友。
有天早晨接到了一条银行短信,是笔巨款,我赶快把女友推醒给她看短信,她愣了几秒钟她一下子号啕大哭,说终于不用当着同事的面啃馒头吃泡面了。很感谢她在我人生中最难的一年里不离不弃。现在卡已经存够了买房的首付,在那样的日子总算是过完了。
@尘_DustStudio_C... 从 银行职员 到 摄影师:
我是个从银行辞职的摄影师……从默默无闻到今年第一次参加国际大赛……在别人夸赞你辞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多么勇敢多么值得敬佩的时候……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咬碎了多少牙经历了多少心酸......
@溯曼 从 电视台编导 到 独立纪录片导演:
受不了电视台里复杂的关系,所以离职了。当时和男友合租,离完职在家等别人介绍活儿,交房租是我最难受的时候。男友养着我,我觉得自己是个废物。
第一个项目是去云南山区里拍一个民歌的纪录片。一个女孩子扛着相机、镜头、三脚架和行李就这么去了,呆了三个月。山里虫子和蚂蟥多,我一个江浙人顿顿被迫吃辣椒,晚上几乎睡不着觉,什么事都要自己来,没有团队帮忙。
片子出来,赚到自己辞职以来第一笔钱,十万。也借着这部片子,我拿了两个纪录片奖,不是大奖,但陆续有人找我拍片子了。就是朋友间多了个外号,叫女乞丐,因为每次拍完片回到北京,形象都太落魄了。
@假两件 从 制药厂技术员 到 独立摄影师:
情商低,和领导经常争执,被辞退时人还是蒙的。怕丢人不敢回家,又没钱,只好厚着脸皮求同学收留。因为怕添麻烦,一早就出门闲逛,晚上睡觉时才回家。
有一点摄影基础,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厚着脸皮打有偿拍照的广告。开始拍一组三百,一个城市凑足四个人我就赶过去拍,赚到的钱勉强够车票、吃住。从云南回来时太累在火车上睡着了,相机挂在脖子上没丢,但装镜头和包被偷走了。
到站,从火车站走了十几公里回到同学家,忍不住在门口掉眼泪。现在仍然是存不了钱的状态,但过去一年走过十六个省,去了五十多个城市,这是最大的收获吧。
@阿婆 从 奶茶店店员 到 周边设计师:
在景区奶茶店工作,从早上十点站到晚上十点是经常的事儿。有一次给客人做错饮料,道歉完客人执意要投诉,我被扣了五百块钱工资。我那时候工资一千三一个月。半夜回家脚底站得发紫,一个人边哭边揉着。
当月辞职,开始捡起几年没碰的画画,在市里一家绘画培训打零工,当助理,回到家就拼命画画。2011年时手机壳市场变大,我自己设计,自己找厂家制作,自己放到网上卖。2014年起,收入开始比较稳定,不断有人找到我设计各种商业周边,于是自己开了个设计工作室,很小。好在生活随性,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走。
以上素材资源均来自知乎作者:Lens
每一位自由职业者都有自己才懂得的辛酸。我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后,写过多篇文章,在文后的留言最多的一类人是:
“现在好迷茫,不敢辞职;辞了之后不知道该做什么;还是好好做现在的工作吧,哪怕自己不喜欢;除了飞,我什么都不会,这辈子跟民航绑死了。”
在他们看来,稳定是五险一金,是每月工资进账时的短信提醒,是同事间无缝的嬉闹,是根据工龄升职的岗位,更是固定的生活节奏给他们带来的安全感。这些稳定,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爆炸的今天,并不是真的牢不可破。
最大的稳定,是不可取代的一技傍身。
那些成天不上班的人之所以过得比你好,是因为他们不断打磨自己的技艺。对于那些想做而不敢做,也不付诸行动的人,嘴上说得最多往往是:我什么都不会,不知道要做什么,好迷茫。
反而是上班族中能力极强的那些人,和自由职业者也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更善于学习、做事有条不紊、执行力斩钉截铁、自身更加自律。(我一点都没做到...)
最后想说的是,我对长辈从不说自己是一名自由撰稿人或者自由职业者,因为在他们眼里,这种职业无非就是“在家就业者”、“你自己看着办职业者”、“自己堕落自己负责职业者”等等等等,说白了就是失业者,所以我跟他们说我是做“新媒体”的,结果我妈认为我在电视台工作...
这几个月成为自由职业者的路上,有时候甚至没把自己当人,把自己往死里操,不写到早上六七点根本睡不着,所以朋友们看到我睡到自然醒时,其实我才睡了几小时。
只有将个人欲望降到最低,执行力放到最大,才算基本合格。
说到底,我只是想跟在座的各位说,自由职业也好,上班族也罢,不要停止学习、不要停止学习、不要停止学习。
时代正以你想象不出的速度在发展,稍一松懈便成为时代的抛弃物。
- End -
附上几句电影导演黑泽明对写作的看法
.▼.
作者简介:
少根松,简书推荐作者,90后天蝎男空少,
青春短篇小说写出40w+的情感博主,
想写砒霜,却都煲成了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