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处不在的底线思维:带雨衣or不带雨衣
我们举一个例子,假设你明天要去登山,目的地下雨的概率是10%,那你还要不要带雨衣呢?
我们来把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排序:
没带雨衣且没下雨,最佳;
带了雨衣且下雨,次好;
带了雨衣但没下雨,第三好;
没带雨衣但下雨了,最坏。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不带雨衣可能得到最佳的结果轻装前行也没有损失,但同时也可能得到最坏的结果,被淋成落汤鸡,这需要我们拼运气。
而带了雨衣可能得到次好或第三好的结果,同时也能规避最坏的结果。
带或不带,取决于我们对待风险的态度。取决于个人,追求最佳的结果,还是期望规避最坏的结果。这其实就是一个人的风险偏好,我为什么推崇底线思维,因为在投资上一次坏结果的出现就可能让我们被迫离场。
所以对于体系我的核心观点是,降低投资难度,增加确定性,让自己保持一个较高的胜率,同时每笔交易都防范最坏的结果,接受失败,但要规避大败,比如持股适度分散。
我想大多数人都听过这句话,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并小心的看好这个篮子。但这是有前提的,就是投资这件事像看鸡蛋一样简单,只要你全力以赴就能100%不犯错误。
但在实际的投资中我们不犯错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企业家本身都无法准确判断自家企业的发展前景,更何况作为局外人的我们,最重要的是即使你对企业的判断无比正确,我们在投资中也无法完全避免黑天鹅事件的发生。
做出适度分散的决定,就源自底线思维,在几十年的漫长岁月中我们是无法避免自己不犯错,也不遇见黑天鹅的。哪怕是小概率,我们也需要为此做出准备,即使为此付出的代价是降低一些收益。
同时在具体的投资决策上我们也少不了底线思维,别总想着一堆利好,想着成功了会怎样,先去想如果公司的发展没有符合你的预期,股价下跌50%,你有什么应对预案,能不能接受。
先想最坏的结果,这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呢?
一旦一笔交易你已经设想过最坏的结果并且可以接受,那么中间的波动就不会那么在意了,很容易做到耐心持股。
相反孤注一掷,必须要赢,自然就会变的很煎熬。时时刻刻关注股价,一天不涨就受不了。
在股市我们很多烦恼,实际上都来自于我们过度关注。拿去年大火的宁德时代做个例子,去年年初至去年年中上涨了近60%,这个收益非常不错了。
如果一个人去年年初买入,然后就去享受人生,去年年中回来一看资产提升了60%,我的乖乖,玩了半年,赚了60%开心的要死。
但另外一个人同样是年初买入,但每天关注股价,感受到的却是买入之后股价就开始调整,一调就是近3个月,截止3月份低点股价下跌了30%,这50多个交易日中一大半的日子都是下跌的,50个日日夜夜的煎熬,可能早早就卖出了。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类似的新闻,买了股票忘记了,过了几年一看反而大赚,相反每天关注股市的人却变成了追涨杀跌。
所以第一条,是需要先有底线思维,先做到能接受失败,再去考虑可能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