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了朋友转发的一篇文章,讲的是妈妈们为孩子辅导作业的各种疯狂、暴躁、焦虑,急火攻心。
看完,我心有戚戚焉。倒不是说辅导孩子作业方面的问题,而是贯穿我整个生活当中的育儿问题。有太多相似之处。
作为一个学龄儿童的妈妈,审视自己的育儿方式,也少不了些鸡飞狗跳的过往。
每一次在心里对自己说要冷静,要温柔,发火解决不了问题,每一次又打破了自己的慈母人设,倍感无奈。
其实孩子对父母拥有这世间最强大的包容心,无论我们怎么批评孩子,吼孩子,转过头,孩子仍然会笑嘻嘻一脸依恋父母的模样。看得让人心疼。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深爱着孩子的,所以凶完孩子的我们又会心存愧疚——看,孩子多可爱!我干嘛那么凶?跟个精神病患者似的。
在陪着石头成长的过程中,我常常如文章中所说的,走入一个死循环——
★ 看到孩子犯错,先是忍耐,说教.
★ 然后孩子再犯错,我暴跳如雷,血压瞬间增高,心想:“这熊孩子,咋屡教不改?”按捺不住内心的火苗,开始教训。
★ 若孩子认错态度良好还好说,若孩子一副不以为然的状态,或者嘴上答应,下次继续犯错,这时候的我犹如即将爆发的火山,那威力,自己想想都可怕。
这大概是时下很多父母的通病。
做英语老师以来,我接触了一些孩子和父母,发现大家的状态如出一辙。
孩子不听话或者学习不好时,父母一通批评,弄得孩子哭哭啼啼,然后苦着脸将视频作业发给我,家长会跟我说一下孩子刚哭过了。
看着孩子发音还算标准的视频作业,我会夸孩子,跟孩子说:
“今天的作业完成得很漂亮,发音准确,值得表扬。
妈妈批评你了对吗?
那是妈妈觉得你本可以做得更好,因为妈妈爱你,相信你的能力,对你的期望就会很高。
所以我们要理解妈妈。
在老师心里你是很棒的一个学生哦。”
然后那妈妈告诉我:“孩子听了老师的语音立马就笑了。”
看看,我们的孩子多容易满足,只不过是一句简单的表扬和认可。
而我们父母在这方面又有多吝啬呢?
因为我们坚定地认为我是为你好,你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忘记了在孩子“爬山”时,我们还需要时不时给孩子加点油。
大人听人夸一句还多些动力呢,何况是孩子。
有一位比较聊得来的朋友,她的孩子在我班上,孩子比较好动,是个机灵的孩子,我挺喜欢的。
作业做不好时朋友也着急,会批评孩子,孩子有时候就会难过得掉眼泪。
我跟她说:“不要发火啊,好好跟孩子聊聊,咱还是要多鼓励孩子。”(坦白说我也就是会劝别人,这点自己也做不好。)
朋友是真的很认真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跟孩子谈心,每天督促孩子学习。
这小家伙进步神速,随着进步孩子自己也可开心了,明显自信心增强,这点朋友功不可没。
还记得有一天我跟孩子语音时说:“妈妈是不是经常批评你呀?其实妈妈是太爱你了,希望你越来越棒!当妈妈的都会对自己的孩子要求严格些。”
孩子问:“老师怎么知道妈妈经常批评我的呀?”
我笑着回答他:“因为老师能掐会算。还因为老师也有孩子,也常常批评自己的孩子呀。”
言至此,真的很惭愧。对于我的学生,我给了百分百的耐心和温柔,而对我的儿子,我也是如其他妈妈一样暴躁。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把所有的好脾气和耐心送给了他人,而把最坏的臭脾气留给了我们的孩子?
我们美其名曰都是为你好,可这真的就好吗?
记得之前超级演说家的舞台上一位母亲讲述育儿问题。她说:“你那不是为孩子好,你那只是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所以,在若干年后当我们老了,我们的孩子对着我们说:
“让你多穿点衣服你就是不听!
你能不能别这样?
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记不住?”
这时候请不要埋怨我们的孩子不孝顺,他们只是在用我们曾对待他们的方式对待我们。
因为是我们亲手教给他们这样的方式,他们耳濡目染,视这样的相处方式为常态。
所以,请在事情还有转机的时候,好好沉静下来,认真想一想,怎样才是最佳的与孩子相处的模式。
无条件的爱,严格的要求,对生命的敬畏,对自我的认同,对世界的悲悯,对未来的信心,对他人的谦和,对人生的追求,对周围人及自己的尊重......
如此种种,这一切都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传递给孩子的。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收获一个有责任感、善良、孝顺、自强、自信、独立、不畏艰难的好孩子。
与所有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