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近视眼,一颗八卦心。我是八段锦。
微博上的互怼多如牛毛,一般都没什么太大价值。但最近心理圈三位有名有姓的老师在微博上的论战,值得围观。为了叙述方便,以下均直呼其名,没有不尊重之意。
01事件还原
缘起李雪的一段微博:“有的父母总是逮个鸡毛蒜皮的事情反复攻击羞辱孩子,闹得好像天大的事儿一样,因为这样逼疯孩子,会感受到放松舒爽,跟吸毒成瘾差不多。当孩子被洗脑附体一样开始实施自残自杀行为时,是妈妈达到巅峰快感的时刻,看着孩子掌掴自己、刀割自己、会控制不住嘴角上扬,会心一笑。”
徐凯文评论这条微博说“不懂装懂最误人”,激起了李雪的强烈反抗,而且抗议中还@了武志红。
李雪说,她和曾奇峰、武志红是一类人:专心写文章讲课,用精神分析解读家庭社会现象,剖析自己的;而徐凯文被归为“另一类人”,“需要挂头衔和学校证明自己的”。她反问徐凯文,你为什么不能“观察、思考和推理”,拿出你自己的观点?
于是,徐凯文就写了一篇文章《父母真的“皆祸害”吗?》。
扛不住李雪和众网友的一再呼唤,武志红也对此事做出了回应,在微博上发了7千字的长文:《虐孩子时,父母绝对不会开心吗?》
武志红提议大家关注观点,而不是分析他们三个人的人格。但在文章伊始,他首先说明了李雪是他的前女友。他曾在自己的文章里多次提及前女友,但这样公开点名宣布好像还是头一回,但也可能是我看得还不够全。
他说“李雪是我见过的智商最高的人”,引发了一部分网友对他这篇文章动机的揣测:“支持前女友”。
有网友在文章下面评论,说李雪充满戾气,本身就是没爱的人。武志红回复了一句:所以你是对人不对事,先站队,觉得观点不重要。网友斩钉截铁地说是,人有问题,观点就不靠谱。
到底是因为人还是因为观点,在现实中真的很难完全划清界限,不过站队确实容易让人看不清真相,还是先缕一下此次各方的观点吧。
02 观点之争
李雪:有些父母就是能从折磨孩子中得到快感。子女的心灵成长需要不断看清真相和对痛苦的自我负责。看清真相的过程中,会有愤怒产生,这是疗愈的必经之路。
徐凯文:我没见过父母靠折磨孩子获得快感的,重点是了解父母看似暴虐行为背后的原因。一味沉浸在对父母的怨恨中,不利于获得平和、幸福,孝顺与和解代表真正有力量能面对创伤。
武志红:父母折磨孩子获得快感的例子是真实存在的。说父母皆祸害的,更多要表达的是一种情绪而不是观点;不赞成孝道的提法,认为对孝道一直以来的鼓吹,导致很多父母自恋式暴怒时还有道德正确感,以至于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祸害,的确要严重很多。
从观点和行文来看,武志红的文章显然论述更为充分。如果你不是提孝道问题就要跳脚的话,他对孝道的观点也更符合当今时代的心理发展,有其深刻的意义,特别是针对愚孝现象。
他并非提倡仇恨父母,而是希望能认清一个事实:在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中,出错的并不总是子女。
虽然这个道理如此简单,但只是认识到这一点,对于那些受过父母伤害的人来说都是很难的,因为中国人长期生活在“百善孝为先”的语境和伦理之中,这也是豆瓣“父母皆祸害”小组得以存在的原因。
先了解真相,自然地表达情绪,然后再进一步成长,这应该是李雪和武志红共同的观点,武志红也说正在准备下一本与父母和解内容的书。
他反驳徐凯文的第一论据也站得住脚,徐凯文关于“没见过父母从虐待孩子中找到快感”的说法的确太武断了。
这世上什么人没有?不能保证父母就一定爱孩子,也不能保证父母爱孩子的方式都是正确的。我身边就有类似的例子,网友也提供了很多,不需要展开了。
蹊跷的是,这些道理难道徐凯文真不懂吗?作为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秘书长、伦理委员会委员、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的徐凯文,没有一定的专业背景支持是不可想象的,真不见得是“只靠头衔混日子的人”;
何况他也不需要像部分网友揣测的那样靠批驳李雪来提高知名度,他在圈外的影响力的确不如武志红和李雪,原因之一是他走的完全不是网红的路子,更偏学院派。
前一阵火爆的“空心病”就是他提出的,已经可以让他靠能力进入了大众视野,那篇文章武志红在自己的公众号里也发过,说明他也是认可徐凯文的专业洞察力的,当然“空心病”这个提法够不够“学院派”是另一回事了。
至少从表面看,这场论战应该不是简单的个人恩怨、也不都是专业水平的问题。
“不懂装懂最误人”这句话被武志红解读为带有攻击性,和李雪的“超级攻击”(武志红的原话)相比,这句话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和徐凯文平时的话语风格一比,说攻击性也不为过。
那么这个被武志红形容为“谦逊温和”的老派学者徐凯文,为什么会突然冒出一句对李雪的“攻击性”评价呢?
03 观点背后
如果只停留在观点和恩怨上,很难明白整件事。
现在网络世界推崇的正义,常常看谁能像辩手一样讲清楚论点论据。背后的逻辑是只要有理你当然能说得清,如果你都说不清代表你自己都不相信。
结果是谁善于吵架,谁就更可能代表正义;谁有更多的粉丝,谁就拥有更多的正义。
其实很多人不善于讲明白一件事,而且很多东西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说得清楚的,或者说所有人都能懂的。
比如在这件事里,如果你没注意到徐凯文担负着主管心理咨询师伦理的责任,那基本不可能理清他的用意。
什么叫心理咨询师的伦理?这里面有很多规则,比如保密原则、尊重原则、不得接受超越个人能力的案例、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来访者、不能和来访者有私下来往等等。
简单来说,类似于咨询师的职业道德。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心理咨询师的行为只从普通的法律法规来想还远远不够,要考虑有没有可能给来访者带来心理上的潜在伤害,甚至会不会给其他相关人士造成伤害。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个国外的咨询师,接待一个来访者的时候,对方表达了要杀死自己暗恋女子的想法,后来他也真的杀死了那名女子。
结果这位咨询师就被质疑,没有把来访者对他人的潜在生命伤害告知被伤害人,间接导致对方死亡。
你说这个咨询师冤不冤?首先他得遵从保密原则啊,不能随便说;其次他也不确定那个人只是随便一说还是来真的,如果贸贸然告诉别人会不会对来访者不好?毕竟他和来访者建立了契约关系,首先要考虑的还是来访者。
后来经过激烈的讨论,相关部门就制定了一条新规定,咨询师对涉及生命危险的内容不遵从保密原则,必须及时告知潜在伤害对象。
根据这个实例,你大概能明白咨询师的伦理是件很复杂的事了。遇到伦理问题,专业的咨询师也是如履薄冰。武志红自己吃不准的问题,也会向徐凯文咨询,现管嘛。
问题是,他认为徐凯文目前坚守的伦理原则太过苛刻,有了绝对性禁止的意味,管得太宽了。比如,人家在网上说什么,你管得了吗?怎么证明李雪的言行对网友起到了不好的作用?
心理行业发展在中国的时间很短,很多问题都是“盲人摸象”(徐凯文原话),没有成熟的系统和市场规范,也没有够得上权威级别的人物能一锤定音;徐凯文也不行,但他身在其位,必要谋其政。他对李雪的“攻击”,更有可能是出于伦理的考虑。
这个伦理其实还不完全在于专业水平能不能驾驭的问题,更主要在于:如果没办法让相信你言论的人真正去接受正规的心理治疗(这个谁也不能保证),却让他们通过不正规的途径了解片面而“深刻”的真相,客观上有可能深化愤怒,是否妥当?
“父母皆祸害”小组的言论越来越偏激,李雪的粉丝情绪化现象也比较普遍,这种封闭正确的小圈子对他们就没有害处吗?
徐凯文自己的解释是,善念不等于善行,有太多严重心理障碍的人放不下对父母的怨恨。如果再夸大和鼓励这种怨恨,只能加深自我伤害。李雪作为一个拥有很多粉丝的心理咨询师和老师,如果观点太过极端,怕会误人子弟。
如果完全不考虑伦理,李雪一点问题都没有。反正是在网上,言论自由,她说的无论对错,都和别人无关,粉丝自负其责;何况她的观点并非完全没有道理。
而且现在最流行的是不要“道德绑架”,一提伦理就跟提到道德一样,是很招人反感的。但是考虑到中国心理行业的现状以及咨询师的职业规范又不能一点都不考虑伦理问题。
在咨询室里有一条规矩,如果你真的给来访者开膛破肚、让他直面痛苦真相了,之前必须确定他能够承受;一旦你开始这么做,就得有十足的把握能帮他解决后续的缝合和疗愈,否则不能轻举妄动,要循序渐进。
也就是说,谁开刀谁负责缝,没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
现在网上很多人即便心理真有毛病也不会花钱去做正规的心理咨询或者彻底系统地学习心理学,宁愿追随一位或几位自己喜欢的大咖,盲信盲听,只言片语以后就开始自我疗愈了。这是他们的问题,但从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角度考虑,就没有需要小心的地方?
心理咨询师在微博或者其它渠道发布专业言论、深度解析,是否要更为谨慎?
自我疗愈是个艰难的过程,作为专业人士的李雪用了七年时间仍做不到彻底走出自己的痛苦,那么这些追随她的非专业人士会怎么样?
咨询师的伦理,其实是同时保护双方的,有些不应仅局限在咨询室内。
关于孝道很扭曲这个观点,挑战了全体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如果不能妥善考虑后续问题就揭开盖子,而且是在微博这种语境中,恐怕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虽然这并不都是武志红和李雪的责任。
这应该也不是一两个人能解决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自身局限性。
在获得净水之前,也许都要经历沉渣泛起的过程。如果真有更大范围的专业性讨论,善莫大焉。
真理不辨不明。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作者 | 八段锦,心理科普作者+建筑师,已出版作品《苏东坡的幸福人生——东坡心理传记》,《与最好的自己在一起——最熟悉的陌生人解析版》正在全网热卖中。原创文章,转载必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