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作品。文中列举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趣味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我和学生通过细读文本,在时间轴里找寻北京春节里的人,事,物和情的流转。明确作者描述的时间节点里的特点。
通过找中心句,搭建支架,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在相关时间里了解老北京春节里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感受节日的气氛。
积极筹备,丰富多样的腊八和小年,热闹喜庆的除夕,活动丰富,轻松自在的初一,欢乐美好的元宵节,残灯末庙时的依依不舍,让我们感受作者对旧年的无限怀念。
在感受节日特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对文章内容详略的的安排。北京的春节从腊八拉开序幕,到正月十九才宣告结束,历时一个多月,作家老舍却只用了一千多字就将它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作者对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的描写抓住特色活动,做到选材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还加入了自己的感受。
其次,在“京味儿”语言里找年味。例如,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大事就是买杂拌儿。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老舍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称为“零七八碎儿”;称风筝、空竹、口琴为“玩意儿”;“闲在”指的是闲暇的时间, 通俗幽默、明白如话,充满北京的地域特色,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读起来犹如一位长者话家常、讲故事一般亲切有味。
《北京的春节》一文年味浓郁,年味悠长,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悠闲,红火,美丽,娓娓道来,跃然纸上。在品读之间,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归属感,体验中华民族的团圆之美,风物人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