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11月9日消息,“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山大学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沙梁子村揭露一处距今约2000年的西汉中晚期疑似大型粮仓建筑基址。据了解,这是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汉代单体夯土高台建筑。”
作为一个主要登载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历史、人文相关内容的小平台,小编在此不揣浅陋,为大家解读一下这个遗址的有关问题和背景知识。
一、遗址的发掘与历史背景
关于这处遗址的发现新闻消息,人们感觉是很突然的,实际这项考古工作开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新华社消息中报道,这处遗址位于一处东西长约170米、南北宽约21米,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的西汉城址中部。这座古城遗址就是沙梁子古城。
沙梁子古城位于玉泉区小黑河镇沙梁子村西北。2017年,为配合呼和浩特市新机场快速路及城区三环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抢救性小面积发掘。出土遗物非常丰富,包括大量的陶制品和石制品、铜制品、铁制品、骨制品、牙制品、漆器以及贝壳、动物骨骼等。出土遗物及清理的遗迹可见沙梁子古城是一个长期连续性居住利用的城址。从出土陶器的风格及钱币铜印等遗物判断,沙梁子古城遗址的时代主要集中在西汉晚期至东汉,属汉代城址。有学者认为是汉代北舆古城(有争议)。据1996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大辞典》,北舆县是西汉时设置,是云中郡中部都尉的治所,东汉末年废置。这次的发现,可能就是因为沙梁子古城遗址“出土文物丰富”,所以进行了进一步的考察。
考古项目负责人刘扬认为,“根据现有研究,这一仓储建筑所在地属云中郡犊和县。”汉代云中郡,就是托克托县古城乡古城;犊和县经小编查找资料,县治所在地并没有确认,如1996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大辞典》只是给出了一个“治今内蒙古固阳县东南”的笼统说法,也有学者认为在大青山山区;段木干主编,1981年人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地名大辞典》(6~7册)称“当在今绥远省归绥县境”;也有学者根据《绥远通志稿》的记载,认为是土左旗毕克齐镇大古城村古城遗址。
二、一些专业术语浅释
关于遗址的发现,新华社用了专业术语“揭露”一词。揭露,是指揭发隐蔽的事物,使之暴露。据小编理解,这里的“揭露”应该是和“发掘”相对应,从考古学上来讲,“揭露”属于表层清理,其后继续的深层次清理才是“发掘”。因此,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讲,这处遗址后续应该有更多的考古发现。
“夯土”,也称“夯筑”或“版筑”,农村过去的“打版墙”就属于这种建筑方式。就是用竹、木制模板框定建筑轮廓,中间填塞泥土和少量作物秸秆等植物纤维,用专用石锤或木槌将泥土打压坚固的一种建筑方式。
三、沙梁子古城遗址发现的汉代疑似大型粮仓建筑基址进一步解读
大约从20年以前,我国一直以来就是个传统农业国,历来就有重视国家粮食安全的传统,粮食是被视为“天下之大命”的重要战略物资,在保障人民生存生活、安定人心、平抑粮价、调节丰歉、抵御灾荒、恢复生产和繁荣经济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因此,历朝历代都把粮食储备摆在国家长治久安的首要位置,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巅峰之一的“强汉”更是如此。1972年在呼和浩特市(当时属乌兰察布盟)和林格尔县新店子乡小板申村发现的东汉壁画墓的前室西壁,就绘有墓主人生前所管辖的“繁阳县仓”、“护乌桓校尉幕府谷仓”图景。
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采取了一系列重农抑商、开荒屯田,打击富豪土地兼并等重要措施,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积累日益增多,西汉政权开始把储粮备战备荒提高到治国之本的高度,强调“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于是全国各地都大规模修建粮仓,建立并完善了多层次的国家粮仓储备制度,按行政建制建立了中央仓、郡(国)仓、县(道)仓。同时又发展独立的军仓系统。从汉武帝时开始,为了发展边疆生产,设置“农都尉”一职,专掌屯田殖谷。汉昭帝时“大司农中丞”耿寿昌曾下令边郡修筑粮仓,收获季节增价购谷入仓,青黄不接时或遇荒年,再平价售出,名叫“常平仓”。这种专用粮仓对后世影响很大,沿用了1千余年。各系统的粮仓交叉存在,并且互相协同调配,有力配合了国家的粮食供应和军事保障。
两汉时期,与匈奴的长期斗争,迫使汉朝在边地特别是河套(包括土默川平原)、河西走廊一带驻守重兵,这样就加剧了内地粮食输入边地的压力,在军队所需日益吃紧的情况下,当时的屯戍系统开展了相当规模的粮食自给运动——军队屯垦,以便减轻粮食输入压力,增加供给。这些军事仓储的粮食,除了屯垦外,大部分是平时从内地调拨,沙梁子古城遗址发现的汉代疑似大型粮仓可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
据小编推测,沙梁子的这处大型粮仓,也曾向呼韩邪单于发放过救济粮食。据中华书局1962年版《汉书》卷8记载,汉元帝即位之初,呼韩邪单于第二次上书说,因灾荒民众饥饿困乏,元帝下诏书命令云中、五原2郡给呼韩邪单于转运粮食2万斛救济灾荒。
各朝代粮仓遗址,此前绝大部分是在中原地区发现的,此次沙梁子古城遗址发现的汉代疑似大型粮仓建筑基址,填补了内蒙古自治区甚至长城以北一带粮仓考古的空白,对于研究汉代土默川平原一带的农业、军事、城镇经济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期待这处疑似大型粮仓建筑基址今后有更多的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