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看过美剧《纸牌屋》的观众应该忘不了美国政治戏的超级精采。《人民的名义》虽然也为出彩动足脑筋,但除了在反腐大旗下“让老百姓出了口气”的效果外并未真正触及制度层面来挖掘产生集体贪腐的内在逻辑。相反,《斯隆女士》,一部本来不太可能让人花时间去看的片子却给了我惊喜,不但主题深刻,把美国政治框架通过一个政治说客的故事讲得清清楚楚。加上主人公的演技一流,实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政治题材电影,不夸张地说,《斯隆女士》不比今年荣获奥斯卡奖的任何一部片子差。坊间流传这个电影触痛了美国强大的拥枪党,被打压了。且不管这些,既然一个好故事在脑子里一下子散不开,不妨化成文字分享给同道中人。
现代中国并没有台面上的说客,但在中国历史上的说客可算名动山河的,且不谈说客黄金时代的春秋战国,一张嘴皮谋高贵的苏秦张仪几乎成了说客的代名词。但依我看,未建奇功之前的诸葛亮之流也是说客,以"隆中对"成功地把自己的政治理念卖给了急于成功的刘皇叔。
拥枪和控枪是美国社会几百年的政治课题,也是政客表明政治立场和获取选民支持的重要筹码。影片的故事脉络并不复杂:声名卓著的政治说客(lobbyist)斯隆女士,一个平素为了赢不择手段的人物,居然成了理想主义者,道不同不相谋,她毅然决然反出老东家,加入了对手阵营为控枪的《Heaton-Harris法案》而肉搏。一句她挂在口上的“I was hired to win”道出了她的人生哲学,不躲避,不妥协,步步为营,最后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前途以击垮对手,玉石俱焚,令人动容。
第一回合:初露锋芒
政治权术和错综复杂的利益交织从来就是最黑暗的,为了达到目的,毁掉一些碍手碍脚的家伙乃是家常便饭,在这样的圈子里混,偏偏还是个女人, 还要混得风生水起,除了才华出众,更要有谋略和胆量,必要时还要动用上不了台面的违法手段,这个女人实在是不寻常!
尽管原来最得力的助理不愿改换门庭而成为了对手,斯隆女士还是成功网罗了四个原来的铁杆兵正式上阵了。双方拉开架势开战的背后,碟中谍,计中计让人眼花缭乱,先是一场漂亮的剔除内奸的好戏让所有的成员心服口服。
第二回合:走向成功
像个下棋高手,斯隆不但运筹帷幄,抢夺先机,更是奇招迭出,令对手难以招架。她是把一个项目当成一场战争来打的,战略在先,战术跟进,军机处加突击队,样样齐活。但真刀真枪的博弈并不总是跟着自己的布局去走的,随机应变就变得极为重要,一场场大戏,紧张而生动,她也把自己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相反,对手则是处处被动,忙于应付。胜出是她生命的动力,也是她的兴奋剂。为达目的,她竟然在一场惊心动魄的电视辩论上以出卖队员的隐私(可怜的Esme差点被枪杀)来挫败对手,赢则赢矣,以战果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第三回合:内外交困
对手强烈反扑,老板也开始质疑其手段,斯隆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一下子针对斯隆的各种负面报道刷了屏,让观众很为斯隆捏了一把汗。法庭上,参议院出示了有雷霆万钧之势的王牌——斯隆亲手填写的安排议员旅游的文档以证明其作了伪证。戏演到这里,观众都都觉得斯隆大势已去,毕竟铁证如山。
第四回合:玉石俱焚
斯隆打出王牌,引发政治地震。原来她故意以身试法,以犯伪证罪(承受最少5年的牢狱之灾)换取这场取证会,为的是在这样的场合揭露政治黑幕,从而换来控枪法案的通过的最大胜算。
她的最后陈词是,“这个政治系统已经腐败,议员们不再因为自己相信的东西而投票,只想着在这个系统里分一杯羹。你们努力想让公众相信我是这个系统的寄生虫,你们才是这个系统的寄生虫”。掷地有声啊,此时此刻,她已经完完全全成了一个舍小我为大我的光辉形象了。不为钱,不为政治正确,只是为了赢!好像太过分了吧,但就是这部片子的魅力所在。
《斯隆女士》说部快节奏电影,好戏一场接着一场,完全不会说因为是部政治片而让观众感到无聊。有意思的是,影片反复提到了西方哲人苏格拉底,虽然含义有点隐晦,但从结局看,苏格拉底为了赢得申辩送了命,斯隆赢得了目标断送了职业生涯,可谓是古今相同的殉道者。
我们见识过太多的无情政客,电影中和生活中。但电影中的斯隆还展现出其不堪的另一面,使得这个形象有血有肉,她既理性又疯狂,既追求理想,又不惜践踏法律,生活中还时不时玩上几把“金钱换肉体”的丑陋游戏,高强度工作背后是长期失眠,靠药品来维持其亢奋, 这算不算人性的悲哀呢?问题是,她居然对“过一种没有家庭、朋友、孩子的生活一秒钟也没有后悔过”,这不免让人哀叹如今残酷的职场中因压力导致的种种悲剧,想想让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