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世界,自然生长”安阳研学之旅开始了。一大早,参加孩子们就早早来到学校集合。举行完开营仪式,我们便踏上了一段探索之路、发现之旅。
孩子们一路上很兴奋,也很激动。经过三个小时的行程我们在中午到达目的地。孩子们也是饥肠辘辘,开饭就成了我们到达熬安阳后的第一件事情。但是,吃饭可不那么随意,餐前文化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很快,大家根据分组领到了属于自己的桌号。大家围桌子,立正站好等待教练的统一安排。餐前文化有三点:1.餐前一首歌,大家齐声合唱《团结就是力量》。2.餐前一首诗,一起朗诵古诗《悯农》。3.餐前感恩,三个感恩: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传授知识,感恩伙伴,伴我成长。
午饭结束后,我们就来到了文字博物馆。一楼大厅天圆地方的设计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墙壁四处各种各样的文字也震撼着大家。不同形式的书法带着时代的印记在向大家招手。文字的美让大家不由得感慨中国书法艺术竟然如此的强大。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字体让孩子们也看到文字艺术的各种可能。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也曾经为之疯狂。他说:“如果我出生在中国,我一定不会学习西方的油画,而是会学习中国的书法艺术。”足以见得我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从一片小小的甲骨文开始,导游阿姨带大家开启了文字之旅。经过讲解,大家知道了甲骨文于1899年被无意中发现,知道它的作用和用途,知道了仓颉造字的智慧故事,也知道了秦始皇统一文字的历史,更是一路看过了汉字的发展史。
既然知道了甲骨文,那发掘甲骨文的殷墟遗址也是我们不得不去了解的地方。于是,参观完文字博物馆之后,我们又去了殷墟宗庙宫殿遗址。殷墟作为商王朝都邑,展现了包括文字系统在内的顶峰时期的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孩子们用眼睛看,耳朵听,甲骨文的故事生动形象。这次了解刷新了我的知识层,被称为世界第一大鼎的“司母戊大方鼎”竟然有了新的名字——“后母戊大方鼎”。这也是基于考古发掘和文字研究之后的新的变化。



最后的找文字环节,孩子们开心极了,从一条长长的连廊上寻找制定的甲骨文。大家分组行动,有合作,有分工,很快就能找到。寻字游戏结束后,导游阿姨又带着大家用身体来摆字的游戏,大家积极参与,很多有意思的字通过大家的肢体形象很快就摆出来了。



一天的博物馆之旅,历史画卷中庞大的信息量带给孩子们的是快乐,是鼓动,也是文化的冲击。我想他们的内心会是有触动的,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寻访文字根源,用心感受历史之脉搏,用念连接远古之愿力。中华文明之伟大,泱泱大国之震撼,感恩先人之智慧,吾辈理应发奋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