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初起开始写宝名系列,至本周最后一篇完成,已经写了一个多月,共推出12篇,计3万余字。待最后一篇点了“发布”,投了五次之后,心里想,总算可以喘口气儿了。
一、缘起
这个想法应当说由来已久了。本来想在七八月份开始写,因为想把童年系列的日常生活篇之第三部分(捉趣/野味),写的相对完整一些,就把这一想法延后了,9月初才开始动笔。
政策放开以后,二宝问题大热,我们家属院里已经有七八个二宝顺利降生,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为给孩子起一个满意的名字,伤透了脑筋。一个妈妈说他们两口子翻书都翻俩月了,还是没有确定一个都满意的好名字。
我心里想,给宝宝取个名字有那么难吗?咱们老祖宗留下那么多好东西,虽不能说字字珠玑,篇篇金玉,但是找几个合意的宝名应当不是难事啊。网上也曾看到晒出的一年级新生的各种奇葩名字,令人忍俊不禁。也有人专门写文章推荐宝名,但都是从某一方面入手,不甚全面。我想,为什么不可以全面一些呢?把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起名传统重新梳理一遍,既有益于后人,也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所以,准备写这个系列,既是源于现实需求,其实也是一种自我表达——因为我比较喜欢传统文化。
于是心里细细构思并确实定好框架之后,便推出了宝名系列的第一篇——节气时令篇。其实我写宝名系列,心里一直是有一个标准的——那就是尽量用最简单的字,组合成最有意义的名字。既追求节奏与美感,又不失其意韵与丰神,还有一种淡淡的传统文化的韵味儿。
二、过程及感受
这个过程,可以说辛苦备尝。前面几篇还好,比较顺,也比较快。锁定传统的寓意吉祥的一个字或一个词,可以从容发挥,并穿插一些自己的理解,写起来相对轻松。之所以从“节序时令”“自然现象”“行止风度”“治业交友”等内容开始写,除了因为它们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的起名习惯之外,还有就是因为上手容易,且自己发挥的余地较大。
从第五篇“诗经楚辞”开始,到第十二篇“唐诗宋词—3”结束,写起来相对就比较艰难。不是难在思路与构思,而是难在需要翻阅大量的古籍。一个多月的时间,翻阅的古籍有17本,计100多万字。简书里可以说卧虎藏龙,为避免因出现讹误而贻笑大方,有的内容还需参阅不同的版本,追求最真确的意义。《诗经》、《楚辞》,《老子》、《论语》,《古文观止》,《唐诗三百篇》、《宋词三百篇》,全都是逐篇细勘,甚至逐句而过,唯恐有遗珠之憾。其他的如张潮的《幽梦影》、李渔的《闲情偶寄》、洪应明《菜根谭》、陈继儒《小窗幽记》、王国维《人间词话》,以及《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等,则只能粗略翻过,略有述及。不仅如此,还要一字一句地完成输入。一开始是从网上查,但来回切换太麻烦,后来就用语音,边录入边修改,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想出错。有时候长时间地看一个字,哪怕是很简单很熟悉的一个字,看得久了,也会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不认识。真是鱼游水中,冷暖自知。个中甘苦,只有自己知道。
国庆期间,看我一有空便披页展卷,儿子说:“妈妈,别走火入魔了哦。”先生也嗔怪道:“写东西本来是作为业余爱好消遣一下,你倒真当成一回事了。有那么重要吗?”说实话,有时候自己也想放弃。累是一个方面,主要是感到这是人人皆可为之事,做这件事情虽然辛苦,但自己只是基于兴趣做了一些筛选的工作,其实并无创造性可言。尤其是第九篇“古文经典—3”推出以后,看到少得可怜的阅读量和十几个喜欢数,我都怀疑自己有坚持下去的必要了。的确,没有互动,就没有动力了哦。
但是我知道,我喜欢完整的东西,更胜过喜欢残缺的东西。自己做事情不喜欢虎头蛇尾,有始无终,而是喜欢做一件事情就善始善终把它做好。否则这样一个半拉子工程,放在心里,怎么都感觉不舒服,感到特对不住自己。所以后来真的感觉到是为自己的内心而写,是为了实现自己内心的完整而写,是为了一种完美的表达而写。想清楚了以后,就依然踏踏实实的去做,自己不满意不推出,自己感到不完整的不推出,直至依次列出了12篇。
这12篇放在一起,至少有上千个宝宝嘉名吧。从传统典籍中抽取出来的这些美好的名字,可以说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与审美情趣。老祖宗留下的这些东西,虽非字字精金美玉,但它们恰如珠宝,散落于古代典籍之中,在暗夜中熠熠生辉。现在把它们以这样一种简洁明了的方式集中起来,更是让人觉得“乱花渐欲迷人眼”,我都感觉简直是灿若云锦,美不胜收。若问我哪些名字更好,我会说都挺好,珍珠与玛瑙,各有其采。当然了,不可能所有人都喜欢。只有遇到有眼缘的人,才能见到其熠熠神采。
另外,我也很喜欢宝宝。所以每次推出,我都会从网上成百上千张图片中,为文章选一个好看的宝宝图片。使宝宝美图与宝宝嘉名,能够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同时也使阅读的人,感到赏心悦目,颐养心神。
三、结语
我来简书的时间段短,今天刚好四个月,其间写的文字也不多。以前也没有机会专门撰文感谢,这一次要借这个机会,向一路相伴而行的朋友们表达一下自己的谢意。
首先要感谢《散文》专题和刘秀玲主编,《艺术文化》专题和Jingjingz主编,以及《婚姻育儿》专题与红锦鲤主编,《青年宣言》和李关军主编,还有《今日视点》《首页投稿》《读书》《教育》专题等,是他们给了我沉默的但却十分可贵的支持,使我有信心一篇一篇地写下去。
其次要感谢从到简书以来相继结识并给予我宝贵支持的朋友:木棉之秋,步绾,孙艳蓉,MJ老段,老草,菀彼其娈,独读徒,莫小南,舒小曼,纸窗竹屋,陌小金,枫红云天,黄艳林,步摇,黄小凯,巴图鲁,清和qinghe,楚空空,特蕾莎,水清心宁,荆向莹,春风和煦,一枝荔等等(排名不分先后),不一而足,挂一漏万。正是他们温暖的支持与鼓励,让我把简书当成了家。
还要感谢更多的给我点赞关注或评论的朋友。你的停留与驻足,给了我写下去勇气和力量。没有这些朋友的支持,我很难坚持下来。
最后感谢简书这个平台,让我们相遇,让我能够坚持。